时间:2022/4/2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坑不坑 http://pf.39.net/bdflx/140113/4325798.html

年是在古村旧巷里寻找张灯结彩的喜庆;

年是在民俗活动里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

农历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

作为三明人,你了解三明各地的春节民俗吗?

让我们来三明的乡间寻找那最浓的年味儿吧!

细数那些风情万种、新奇有趣的花灯

大田建设高家点灯

高姓点灯应始于明代(—)年间,至今已有余年的悠久历史,并形成世代相传的风俗,每年点灯的习惯,而每隔3—5年还要迎龙灯(板凳龙,最长可近一千节)一次。此风格形成因高姓前五代人丁不旺,家境贫寒,此后族长经风水师指点,发现在一大片洋面田中,有一个高6尺,方圆50平方凸起的小土丘,据说是藏于田中浮萍下的“金蛇抬头”的龙穴,遂在此处供奉“翁林坂人主尊王”,这就是后来的蟾城坂。每年正月初一至元宵节前,择一吉日,必须用竹子、松明捆扎形成一根类似大烛,竖在“人主尊王”小广场上,家家户户开始到此点灯,祈盼“人丁兴旺、五谷丰登”(丁、登与“灯”谐音),保佑家家添丁进财,户户平安吉祥。

因此,每到点灯这天,日落黄昏、夜幕降临时,男女老少齐出动,每户各持3—5个灯笼(因为每家大厅及有人睡的房间都要挂一个灯笼,特别是新婚夫妇的房间),聚集在这里进行点灯活动,几千个灯笼,星星点点照亮了整个乡村,形成了一道亮丽的夜景,给新春佳节增添了喜庆的气氛,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得到四邻乡亲的赞赏。清流温郊地滚龙灯

地滚龙灯是清流县温郊乡温家山村特有的民俗活动,从宋朝末年开始,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年,地滚龙灯作为三明市唯一参加上海世博会“福建周”演出的节目,展示了浓郁的福建客家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的风韵。

每年春节一过,温家山人便上山砍竹,开始制作滚灯。用毛竹制成直径1—5.5米不等的各式圆形竹架,竹架内装有对称的两束竹篾,是滚灯的火把,火把随着滚灯翻滚而舞动,蔚为壮观。

车身是两边带有竹节的竹筒,中间挖出的孔用于置放火把,左右两边的竹节处挖出小孔用于置放螺杵,车身是固定整个滚灯的中枢,必须牢固。每年过节,地滚龙灯就会在村民的前拉后推下,向全村滚去,保佑全村人平安,消灾祛病。

领头的滚灯高度,在以前是有讲究的,一般是在路两边屋子瓦片的高度,如果哪家的屋子乱搭乱盖,屋檐超过瓦片到路面的部分,滚灯一经过,就会把那多余的部分滚掉。

滚灯是一个协调配合的活,前后的人必须要扶得稳,走得同步,不然稍不注意,就容易从侧边倒下,因此越是大的滚灯,需要的人手越多,除了前后带动滚灯滚动的4个人外,左右也需要人手帮忙。

滚灯一起舞起来,就像一条火龙,热闹非凡,滚到谁家,谁家就以鞭炮迎接,并燃香点烛,摆放丰富的祭祀品,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吉祥。元宵节那天滚完灯后,村里的长者们就把滚灯带到村口处,除了螺杵、车身和扶手外,其他东西一律扔到山涧下,寓意把村里不好的东西滚走。

夏茂鱼灯

舞大鱼俗称舞鱼。传说在五百年以前由江西民间艺人来夏茂做工时所传教,至今在夏茂一带流传长盛不衰。

每年春节正月初一到十五,各村发起舞鱼队,举着用竹蔑扎绑骨架、用五颜六色纸张裱糊的鱼灯,在锣鼓乐中走街窜户,滚动穿梭,鱼光飞溅,表示祁福,象征年年有余。

泰宁茶东坑鱼仔灯

鱼仔灯是泰宁东石村茶东坑独有的一种游灯形式。它是用竹篾作筋,包纸作面,形如鲤鱼的灯,亦称"鲤鱼灯"。一般有黄面红鳞和白底绿鳞两种。

舞灯时,人手一盏,人数成双,排成队,舞姿和队形变化多,时而鲤鱼穿浪,时而鲤鱼跳龙门,时而鱼仔穿花,时而双龙出水,形态逼真,同时有胡琴锣鼓伴奏,节奏如"茶东坑、茶东坑、茶东坑坑茶坑坑"。人们老远听到锣鼓声,便知是茶东坑的鱼仔灯到了。

汤泉花灯

每年正月,大田许多乡村都有迎花灯的习俗。大多数乡村在正月十五迎花灯,方式大同小异。其中太华镇汤泉村规模最盛,时间、方式较为特别。汤泉村迎花灯是为纪念太保公(康公侯王的神像,康公侯王为一武将,五代时战死于沙县清源洞),相传太保公极喜欢花卉,每年正月二十,汤泉人于用迎花灯的形式让太保公欢喜,以祈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汤泉花灯系由竹篾做框架编扎而成(现大都用铁丝编扎),外面裱以宣油纸,形似花篮,篮上装饰各种纸扎花卉,如牡丹、荷花、梅、兰、菊等各式花。篮中置一玻璃瓶,内盛茶籽油,用灯芯草做芯,游灯时用一木棍手擎行进,一人一盏。

大源花灯

大源村花灯节是大源村传统的民俗节庆,在每年的正月十四举办,当天晚上,大源村的村民们以及客人们吃斋菜、打米粿、看花灯、放烟火,各家各户举着自家设计制作、造型各异、做工考究的花灯,沿着村里的大路游走一圈,祈祷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据悉,直至年,大源花灯节已经连续举办二十届,每年都在正月十四举办,村民祭拜菩萨、燃放烟花、齐闹花灯,祈福新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期待今年大源花灯又能带给我们震撼和精彩!

永安小陶二十八宿花灯

永安市小陶镇二十八宿游灯与刘氏家族有着美好的传说。据《后汉书》记载,二十八位将军有他们的官爵姓名及属相,刘氏后人为了纪念这二十八将军,根据他们的属相制作成二十八盏游灯,在民间代代流传。

永安市小陶镇刘氏大型传统二十八宿游灯理事会在该镇八一农庄成立,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八宿游灯保护、传承、发展有了保障。刘氏在宋朝年间从江西迁入宁化石碧后再迁入永安,在小陶定居已经有余年历史,总人口约0人。游二十八宿灯作为刘氏独特的文化活动,每次活动要百人以上。

宁化淮土高棚灯

相传南宋时期有宁化木商赴江淮进献“贡木”,于临安府受皇帝嘉奖,讨封时见行宫两侧有高大的彩灯,光彩夺目、熠熠生辉,便开口索求,皇帝欣然答应,赠予彩灯并派宫廷灯匠前往宁化淮土制灯,于是制灯工艺与赏灯习俗被保存了下来,沿袭至今。

将乐万安花灯

据县志记载:万安的游铁枝活动,铁枝系用板车装制,车上或坐或立各种不同造型与装扮者,一架表现一个故事。人们抬着菩萨,擎彩旗,奏鼓乐,拖铁枝,舞龙灯,摇旱船,提花灯,列队游走全村。一路鞭炮声、锣鼓声喧天,异常热闹。

年的万安花灯,有龙灯6条、铁枝灯7盏、花车1辆、花灯余盏、鼓乐队5支共计余名万安村及周边寺许、坊头、良坊等村群众参与舞龙和花灯巡演活动,吸引本县各乡镇及泰宁、顺昌、邵武等地近2万人次游客到场观看。

历届万安花灯视频

今年正月十七,

终于迎来三年一次的万安花灯!

你会到现场吗?

又有哪些期盼呢?

来源:聚焦三明,将乐在线综合将乐广播电视台整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nchangzx.com/scxms/1149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