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7/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看荨麻疹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zqbdf/210410/8833311.html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食尚往来说旧事

(上)

作者:杨忠明

沪语改写:郭莉

朗读:王浩峰

审阅、推荐:丁迪蒙

编辑:王乙其

记得小辰光勒小学里读书,有个同学带来一包山芋干,是用爆炒米花个办法爆出来个。大家侪伸出手去喊:“哈点来!”迭个是当时小学生用语,“哈”是动词,意思是拨我一眼。我当然也伸出手去,弄到两片又香又脆个山芋干。过仔几日天,我买了包咸老卜干,勒一片“哈点来”个叫声里向,侬一根我一根,一记头侪夯光。迭个就是阿拉小辰光,小囡之间个“食尚往来”。

勒伊个食品匮乏,居住条件赛过七十二家房客个年代里,东家邻居包馄饨,要搭每家端一碗过去;西家邻居过生日,一碗碗热气腾腾大排面又要分送到每家每户;楼下邻居乡下头亲眷带来一大捆甜芦粟,一只号头里所有个小囡围勒一筑堆,穷吃阿二头,吃得手节头也划破脱了,还是开心得勿得了——迭个也是从前个美好记忆。

现代文明社会,邻里之间食尚往来个渠道,已经拨防盗门、防盗窗个铁栅栏搭仔警惕个目光一刀斩断,甚至有人勒一幢楼里向住了十多年,竟然连得隔壁邻舍姓啥也勿晓得!

“雅集”,就是风雅个聚会。从前辰光,文人常庄会得勒勒文友屋里、茶馆酒楼里小聚,也有人叫“饭局”,迭个是吃个文化,小圈子文化。有眼难以开口个问题,倒可以勒饭局浪轻松解决。用现在个时髦用词来讲,就叫“食尚往来”。葛末,从前沪上文人雅集,欢喜寻眼啥个菜馆?点眼啥个小菜?酒茶之间,伊拉又会得搞眼啥个活动?其中又有眼啥个佚闻趣事呢?

呶,侬听我搭侬一样一样讲过来。

我曾经听沪上国学大家陆澹安先生讲起,从前上海文人商谈事务,有个欢喜到老正兴、德兴馆、同和馆等本帮菜馆,陆先生顶欢喜点个是白斩鸡、炒腰花、炒三鲜、腌笃鲜唠啥。伊记得从前菜市路,也就是现在个顺昌路浪个“老合记”,用猪脑子搭仔白果,烧出一只“金银双脑”,邪气肥美。伊常庄跟老报人严独鹤,及施济群、郑逸梅、朱大可等一班好朋友,勒菜馆里谈国学、论艺术,老酒吃到有眼醉熏熏了再散场,迭个算是顶顶写意个。澹安老人告诉我,伊曾经跟朋友勒勒上海一家东北酒家,吃过煠得邪气酥烂个大兴安岭熊掌,汤汁邪气粘稠,味道就像香港茶餐厅里个大鲍鱼,有股怪味道,尝一尝倒也呒没啥好吃。

沪上文史掌故大家郑逸梅先生,只要一讲起苏州星社个活动,真是邪气留恋过去个好时光。伊讲,从前星社每个号头侪要聚餐一次,参加个有陶冷月、徐碧波、程小青、蒋吟秋等文化名人。有一趟,大家享用个是太湖船菜,拿船开到黄天荡,一路浪向是惠风和畅,看水乡野色,帆影点点,移舟过去侪是美景;船舱里向有湖鲜,有时鲜蔬菜果品,还有米酒、点心咾啥,一船个人大快朵颐,吟诗谈笑,直到红日西沉,暮色四合,芦荡宿禽鸣声中,小船再开始返归。

老上海中医名家陈存仁,记录了民国辰光伊第一趟勒法大马路鸿运楼菜馆,摆饭局邀请上海名医,享用了一般个美味佳肴之外,又加了款“白汁排翅”,为此还多用脱四块银洋钿。陈老先生讲:当时上海个名医一个个应邀来到,有个北京首富叫乐笃周个大户,送拨每位来宾吉林人参一两,当时个价钿银洋钿十二块。酒醉饭饱之后,伊还准备了印度上品烟土招待贵客,一片吞云吐雾谈笑风生中,宾客业务敲定,直到深夜大家再散场回去。

作者:杨忠明

朗读:王浩峰

丁迪蒙

迪蒙,启迪蒙昧者也。上海市人。原上海大学中文系教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沪语和海派文化的传承。

沪语是吴方言的代表方言,是吴侬软语的典范。她既可以用来拉家常,也同样可以用来朗读各类诗歌散文。

沪语完全可以书写,同粤语可以写作是一样的。本平台所有文章都是经过改写后,用沪语来演绎的,汉字书写也是正确的。

丁迪蒙所撰写的,与沪语相关的著作主要有:

《学说上海话》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听听说说上海话》少年出版社

《实用沪语》复旦大学出版社

《上海话绕口令》少儿出版社

《上海方言词语使用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海话读成语故事》少儿出版社

《囡囡学童谣》,少儿出版社。

来源:“海上梦叠”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nchangzx.com/scxms/1193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