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15789.html 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借鉴商业银行“分散化输入、整体化输出”模式,打造“生态银行”这一自然资源管理、开发和运营平台,对碎片化的自然资源进行集中收储和整合优化,并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运营商具体管理,提高了“绿水青山”价值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企业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年,福建省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南平市顺昌县水南村夏六华一家分到了9亩杉木林。丈夫卧病在床,儿女外出打工,57岁的夏六华牙关一咬,独自扛下了管护杉木的重任。 杉木从幼林到成材出售,需要十余年。单单给几百棵杉木除草,就累得直不起腰,夏六华“种得辛苦,一年到头也没几个钱”。 5年后,夏六华将杉木林流转了,每月能拿到元。如今,她的杉木林又有了新的景象。 林木存“银行”,林农获“真金” 种植杉木林时,夏六华常常天色微明就揣着一天的干粮出发,在崎岖的山路上,拿着锄头一点点除草,累得直不起腰。一想起“十年树木”,夏六华心里就急。顺昌县林业用地占全县国土面积超80%,因林而兴,因林设县。然而,森林资源的“碎片化”使林农一直以来面临一个问题——变现难。 年底,由顺昌森林生态运营中心负责运营的“森林生态银行”开张,运作模式为:中心将林农手里的林业资源集中收储,通过林木质量提升、基础设施配套等手段提高林业资产价值,再对接市场引入投资。 夏六华成为“森林生态银行”的首位客户。她将自己家的杉木林以托管的方式流转给“森林生态银行”经营,每月能获得元收益。托管期满,夏六华还能拿到六成林木销售利润。当地林农也能通过赎买、股份合作、租赁的方式,将林木资源存入“森林生态银行”。 图为南平市稠岭梯田。徐庭盛摄 如今,夏六华的杉木林又被“森林生态银行”纳入西坑森林康养项目统一规划。项目区面积1.5万亩,收储了周边林地,修建了人工栈道,建起四季花木种植基地,种上铁皮石斛等林下药材。经过整合,项目成为优质林业“资产包”,林木价值大幅提升。夏六华多年重担终于卸下,林农们纷纷效仿。 “森林生态银行”负责人赵刚源表示,通过集约运营、科学管护,林农收益较个体经营可提升约30%。“砍树变卖”的传统变现方式得到改变,顺昌县森林生态承载能力逐步提高。 依托“森林生态银行”,当地还科学抚育林木,将25万亩林地纳入国际森林认证范围,打造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成立林业担保公司,为有融资需求的林农、合作社和企业提供林权抵押贷款担保服务。 截至目前,“森林生态银行”已收储林地林木面积约6.56万亩,办理林权担保业务笔,为林农解决近6.9亿元资金需求。 顺昌县的“生态银行”模式,不仅为南平市建设了一道生态屏障,也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激活了“搁”在山中、“躺”在田里的优质自然资源。 唤醒“沉睡山水”,点亮美丽村庄 骤雨初歇,兴贤村的百亩荷塘与远处的茶山,勾勒出一幅山水画卷。画卷深处,几栋别致的民宿,又迎来了一拨客人。 “最近,省内游红火起来,民宿早都被定光了。”刘继章是南平市武夷山市五夫镇兴贤村村主任,他还有另一个身份——熹街莲里民宿项目负责人。 兴贤村位于五夫镇“万亩荷塘”景观核心地带,坐拥大片原生水岸带。但在以前,村里资源零碎破散,无人打理,这个天然优势并未能开发利用。村民只能靠种田、卖莲子勉强维持生计,“莲子卖不上价格,种地挣不到钱,大家就懒懒散散的,没啥盼头。”刘继章说。 年,五夫镇开展“生态银行”试点,并成立五夫文化公司负责运营,整合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山、水、田、茶等资源,整理提升后,推向市场。 刘继章察觉到,这是摘掉村子“贫困”帽子的好机会。在村干部的动员下,村里亩闲散农田和7栋废弃多年的烤烟房流转给“生态银行”。这些资源经“生态银行”整理提升后,引入福州一家企业投资规划。 没过多久,变化悄然发生——废弃的烤烟房摇身一变成了精品民宿;分散的田地经过整备,变为连片荷田。亲水步道、凉亭等配套设施相继完工,一个集白莲种植、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出现在村子里。 废弃烤烟房和农田聚合为“资产包”流转给客商,让兴贤村获得了12万元的村集体收入。民宿提供了20多个岗位,村民在家门口能上班。就连以前不好卖的莲子,也有了统一收购渠道,村民生活有了盼头。 “现在村民们都知道,要挣钱,找‘银行’。”刘继章介绍,今年有近亩农田将通过“生态银行”流转至民宿项目,村民收入还能增加不少。 武夷山市副市长刘铠维表示:“五夫镇的‘生态银行’是一个小范围、全资源的生动案例,把山、水、林、田、茶、古民居等多门类资源整合起来,进行整理提升,再推向市场,能够有效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激活生态红利,释放发展动能 怎样把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这是历任南平市领导回避不开的“南平之问”。 土地抛荒、林地失管,产权不清、定价不明……多年来,南平市生态产品开发困难重重,资源价值难以发挥。“开展‘生态银行’试点建设,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南平市自然资源局局长王冲说。 年,南平成为全国唯一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设区市。以此为契机,南平市摸清了自然资源家底,搭建起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统一信息管理平台,厘清了自然资源权属边界,解决了数据重叠等问题,“生态银行”应运而生。 “生态银行”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南平市因地制宜,探索出多种运作模式:在光泽县,水资源“打包”存入“水生态银行”,根据水质特点分类开发,打造饮用水加工、水产养殖等产业;在建阳区,分散的建盏原料、工艺、品牌等整合为“资产包”统一运营,改变无序开发乱象;在延平区巨口乡,“古厝生态银行”盘活了古民居,促进传统古厝与乡村艺术融合,沉睡多年的文化资源被唤醒…… “生态银行”破解了南平市“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的发展难题,回答了“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机制之问。 王冲表示,目前,南平市“生态银行”已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企业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这将为许多生态富集的欠发达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资源资产聚合、定价、运营等解决方案。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绿色产业正凝聚成南平市的发展动能。去年,南平市现代绿色农业、先进制造业和旅游收入均超亿元,绿色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近90%。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