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顺昌 年6月出生,14岁前在上海读书,年1月进军委第三通信学校学习,年6月至年8月在海军东海舰队服役。年8月,在中共西藏工委兰州办事处。年8月,在铁道部株洲铁道学院车辆专业学习。 年8月,在武汉铁路局江岸车辆段。年6月始,在列车电业局武汉装配厂(即现在电建武汉重工)工作至退休。 时逢电建重工(武汉列车电站基地)建厂60华诞。感慨万千,我们这代人的青春,伴随着企业走过了鎏金岁月。 奉调列电搞车辆 50年代初期,将一些固定的小机组搬至铁路平板车上,组成列车发电站。年后,从苏联和捷克进口了20余列列车发电站。 当时,列车电业局没有配备专业的车辆管理技术人员,也没有相应的车辆管理维护人员。电站只负责发电,不管车辆行走设备。日积月累,造成车辆轮轴大量的锈蚀和损坏,需要调动时车辆问题较多,影响了其机动性。 铁道部无编制、无精力、无专人来负责该项工作。列车电站车辆装载的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发电设备,吨位大,在铁路线上根本无法检修,进机务段检修也缺乏专用工具及设备。 由于机型不同,检修周期也长,铁道部所属厂、段也不愿承担。 无奈之下,经部局协商,决定自行承担车辆的检修。由保定和武汉两大基地具体实施。从北京铁路局、武汉铁路局各抽调4人作为车辆检修骨干力量。 年6月,我奉命从武汉铁路局调入列车电业局,负责车辆的技术及检修工作。8月份,开始组织全局范围车辆维护及检修培训班。由周良彦牵头,姓苏的工程师负责,我担任教员,在武汉基地进行授课。 学习人员,是每个列车电站选派的2名人员。 同时,由武汉基地派出以孙雁君工程师带队的30余人,赴武汉铁路局江岸车辆段接受培训。 年,武汉基地招收了30多名学员,抽调了一部分检修钳工,组建了以车辆检修为主的车辆车间。 年下半年,开始外派检修车辆,每年检修近10列列车电站车辆。至年,通过检修和技改,许多零部件都国产化,基本上达到了调动机动性的要求。 有一件事情,非常值得记忆。 当时,检修车辆需用4台大型千斤顶,将多吨的车辆慢慢顶起。安全性极低,稍有不慎易发生重大事故。而且非常耗时,工人师傅的劳动强度也超大。因此,许多人患了腰病, 作为技术人员,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决心要改变这样的工况及劳动环境。于是,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材料,设计出车辆电动架车机,并获得成功。使我们的工人师傅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深深的感受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亲历燃汽轮机制造 70年代,列车电业局提出要开发多种发电的形式。我厂选择了卡车电站燃汽轮机的制造这个项目。 可是,工厂的装备基础薄弱。从年建厂至70年代初,一个以列车电站的大修、小修、电站的备品备件为主体的修配企业,从未搞过制造。制造燃汽轮机,对广大的技术人员及工人师傅都是一个挑战。 在厂领导的带领下,全厂职工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发扬列电精神,成功地制造出国内首台0千瓦卡车发电站。 年,卡车电站被当时国防科委征调至山西苛岚某导弹基地,为导弹发射直供电源立下了头功,并获得中央军委电令嘉奖。 0千瓦燃气卡电的试制成功,也给企业带来了发展的先机。为此,上级主管部门拨巨款给武汉基地添置了多台套机械加工设备。技术人员、工人队伍得到了锻炼,成为能打硬仗的队伍,为日后企业的生存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翻车机结缘 70年代未、80年代初,国有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大包大揽式计划经济模式发生了变化,加之列车电站历史使命的终结,武汉基地的生存问题摆在面前。 基地干部职工施展拳脚,四面出击,先后进行了翻斗车、钢包回转台、钢门钢窗的制造。由于上述产品不能形成规模,加之我们生产成本较高,在市场又没多大竞争力,最后都不了了之。 正在这十字路口上,当时电力部机械局有几种散装物料的设备需制造,我厂受命拿回翻车机。 厂领导非常重视,组织专班对该产品进行了解。但大家对该产品一无所知,一切很茫然,一无图纸,二无照片。什么样的东西?多大的“个头“?造价多少?是否能胜任?等等一系列问题都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厂部经派我与李国华工程师去武钢焦化厂,参观了翻车机的实体。通过焦化厂的领导介绍,才得知翻车机由武钢设计院设计。于是,周元芳总工程师与我一同去武钢设计院签订了合作意向书。随后,开始对翻车机设备进行调研。 此时得知,东北电力局所属电厂有需求翻车机的信息。厂领导派我与蔡俊善、胡金波一行3人赴东北局了解情况。 在沈阳东北电力局基建处领导办公室,得知辽宁电厂建设中有翻车机项目。该领导首先问我们是否有制造业绩,当听到我们没有制造过翻车机后,很轻蔑地告诉我们,不要想了,辽电的翻车机早已订货,并正在安装。 听罢此言,我们一行三人从头到脚透心凉,白跑路不说,仅存一点点希望也破灭了。回到宾馆很沮丧,准备打道回府。 过了会儿,蔡俊善同志提议:咱们既然来了,而且沈阳距辽宁电厂路途也不太远,何不去现场看看,也算是参观学习吧。 话一落地,我即刻赞同。 我们一行冒着刺骨的寒风,踏着皑皑的白雪,辗转来到了辽宁电厂施工现场。在输煤场地,并没有看到什么大型设备,更没见着翻车机。我们带着疑惑找到当时建设指挥部负责人,介绍了来意。当对方听到我们的介绍后,也非常有兴趣。 因为,当时全国制造翻车机的厂家独此一家——大连重型机器制造厂(简称大重)。那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又是大型国企。他们那种唯我独大的态度,让正在蓬勃发展建设的电力企业很是无奈。 也算是天时地利人和吧,给了我们新的希望和机遇。 我们即刻返厂向厂领导汇报。厂领导决定以哈三热电厂项目为契机,邀请了全国各大电力设计院,规划院及以哈三、辽电为主的人员,来武汉参加翻车机研讨会(有可能上翻车机的厂都邀请了)。 并邀请大家去武钢参观进口设备2.1米轧机,当时是国内最为先进的轧钢设备。 会议期间,就有好几个东北电厂与我厂签订了翻车机采购意向书。辽宁电厂、锦州电厂有了意向书,我们目标也明确了。随即我们与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签订了正式技术合作合同。由该院提供原苏联产的翻车机本体全套图纸。 图纸拿回后,我们组织大家进行学习与消化。还是有许多细节,弄不明。我与李国华工程师,时常从武昌骑自行车20多公里到青山区武钢焦化厂车间观摩翻车机实体,并到武钢设计院进行技术交流。 时值火炉之城武汉的盛夏,39摄氏度的高温,室内犹如桑拿房,室外沥青路面都溶化了,头顶着烈日,自行车骑在上面,如同在沙漠中骑行。为了一千多职工的饭碗,为了企业的兴衰,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回到厂里。我们对白天的参观与学习做了文案。那时,没人号召和命令,但每天晚上技术科办公室灯火通明。工程师们埋头绘制图纸,日夜加班,也没有任何酬劳。大家团结一心、努力工作、不畏困难完成了全套翻车机本体图纸的设计工作。 翻车机调车系统,武钢没有图纸,我们又想办法。最后,是李国华工程师找了他在河北陡河电厂任输煤车间主任的同学,借阅图纸。一个多月的时间,李工每天从陡河至北京,坐车往返复印图纸。 正是通过大家不懈地努力与追求,使我们完成了前期的设计工作。 期间,各大院提出了对翻车机一些修改意见:1.传动机构改为齿轮传动;2.推车器止挡改进;3.托辊轴承改进;4.翻车机平台积煤改进。 据此,我们向武钢设计院提出,要他们修改,但他们没有同意。没有办法,我们只能自己动手。将上述提出问题一一做了重新设计,并于年成功制造出第一台翻车机,交付锦州电厂使用。 时光如梭,每当想起30多年前的经历,想起我从一名车辆设计制造、检修工程技术人员,转换为大型机械设备设计主要工程技术负责,心中很是忐忑。 本着尊重科学的态度,放下身段、虚心学习。从小学生做起,并获得了成功。是企业锻炼了我们、造就了我们。 我们更不能忘却为了翻车机做出贡献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师傅。 在翻车机设计中,还有许多工程设术人员做出了很多贡献。孙雁君工程师就是其中一位。 孙工在翻车机的工艺设计是企业进行加工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工艺规程编制、工艺装备设计组成。因此,工艺设计在产品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是孙工靠着扎实渊博的知识,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战胜了许多困难、挫折。 孙工就是一头革命的老黄牛,清廉一生、耕耘一世。在企业的发展史上正是有一大批孙工这样企业的忠诚战士,成就了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祝愿在新时代的今天,企业更加蓬勃发展,兴旺发达、再创辉煌。 查顺昌口述,戴亚平整理并执笔 .4.12 本期主编:唐莉红排版:谭亚利 推荐阅读张文法:列电征程一首歌--歌曲《燃汽轮机把歌唱》编写过程 黄建中:《燃气轮机把歌唱》及背后的故事 武汉电力设备厂简介 翻车机系列产品 武汉设备厂翻车机得到湖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尔肯江?吐拉洪点赞 武汉电力设备厂停车神器震撼“上线” 地下30米,我们仿佛听到了翻车机的“心跳” 武汉设备中标“翻车机及附属设备”采购合同 0114武汉设备厂更名为中国电建集团武汉重工装备有限公司 长按中科公益基金雌三醇软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