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到乡村,民生福祉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五年来,我市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思想,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给人民群众带来满满获得感。五年来,我市以城建重点项目为抓手,逐步实现城市建设从“规模、速度”向“品质、内涵”转变;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农村人居环境从“一时美、一处美”迈向“时时美、处处美”。“十三五”规划的美好蓝图,变成了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建设成果。数字看变化流淌的江水倒映了城市之变。 ▲水美延平夜景(罗光耀摄) 今年1月初,延平区工业路提升改造工程(一期)项目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延平城区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民生短板而实施的重点项目。工业路不仅旧貌换新颜,还在易积水路段设置1.8米直径的雨水管,彻底告别“暴雨看海”,实现了“内外兼修”。纵观各县(市、区)主城区,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条条街道井然有序,城市框架不断拉开。我市立足生态优势,率先在全国提出“水美城市”建设新理念,年全面开工建设1个“水美城市”项目,以水为媒发展“水美经济”,补齐城乡建设短板,让城市有颜值更具气质,给市民带来更多获得感。▲武夷新区云谷小区水系景观工程位于南林核心区西北侧,项目南北长1.8公里,用地面积约9.9万平方米,包括生态水系、休闲栈道、景观小品、夜景工程等,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效果。该项目于年10月开工建设,今年7月6日通过初步验收,同期对市民开放,预计10月底组织终验。(黄杰敏陈敏摄) 量化到具体数字,城市之变脉络清晰:五年来,全市加快完善城市路网,新建改造城市道路共.公里,建成区路网密度提高到8.1公里/平方公里,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个,城市道路全程覆盖LED照明灯,有效缓解出行难、停车难等问题。全市新改建供水管网.5公里,新扩建城市供水厂5座,实施技改提升城市老旧水厂10座,供水普及率99.39%。新改建雨水管网.66公里,建成区排水管道密度达到9.65公里/平方公里。新建改造污水管网.4公里,新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4座,技改提升城市污水处理厂8座,城市污水处理率从86.8%提高到95.68%,污泥有效处理率达90%以上。全市新改建绿道.7公里,新改建绿地面积.15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7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3.1%。城乡垃圾处理能力不断加强,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逐步形成“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模式。通过加快城市燃气设施建设,新改建燃气管网.55公里,燃气普及率达到99.36%。……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国”字号招牌的获得,更是城市之变的有力佐证。与此同时,城市更新、旧城改造工作步履不停,全市共实施老旧小区改造91个,为6.1万户居民改善了生活环境。完成房地产投资.1亿元,完成新建房地产销售.1万平方米,开发了建发悦城、云谷小区等房地产项目余个。新区新城建设步伐加快,延平新城、建阳西区生态城初具规模,建瓯水南片区、顺昌余坊新城、浦城新城等一批城建项目加快实施,城市建成区面积新增3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54%提高到58%以上。▲建阳西区生态城日新月异(丁健伟摄)水美建设催生了乡村之变。建瓯市小松镇湖头村的村民们想不到,家乡有朝一日成了3A级景区。每到周末,前来观赏乡村美景,亦或是采摘、骑行、烧烤、住民宿的游客络绎不绝,14座特色森林木屋更是成了网红打卡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建瓯小松镇湖头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利用自然生态风貌,建设具有本地特色、古村风格的新农村,吸引了众多游客。(张莎摄) 水美城市建设向水美乡村、全域水美延伸。沿着小松溪,依托水美乡村专项投入建设的35公里水美绿道,湖头把8个自然村串联成线,沿途规划了休闲农业、特色民宿、户外游乐、生态苗圃等多种业态。有了水美赋能,曾经近乎是空壳村的湖头焕发了新生。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清清爽爽。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行动、农村污水治理行动、农房整治行动、村容村貌提升行动等“一革命四行动”,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一道道田园风光,一处处诗意乡居,绘出了闽北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邵武市金坑乡精准发力,切实提升村容村貌,营造良好生活环境,为金坑乡发展红色旅游奠定坚实基础。(张莎摄)久久为功、扎实推进。五年间,全市个村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78个,市级“三位一体”精品示范村65个,以点串线、以线带面,逐步建成了顺昌张墩村、建阳水南村、政和东涧村等一批可看、可学、可推广的示范典型,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市还结合“两高”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等工作,五年间,整治既有农房栋,新建成示范农房栋。光泽县被列为农房整治试点县,邵武市卫闽镇、顺昌县洋口镇、武夷山市大安村、光泽县上屯村等10个乡镇、50个村被列为农房整治试点村镇,延平区王富住宅小区被列为新闽派试点住宅小区,延平区岭炳洋村被列为新闽派民居试点村庄。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加快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五年间,全市个乡镇实现垃圾转运、污水处理全覆盖,新建改造乡镇公厕0座、村庄公厕座,累计改造农村危房户。▲延平区工业路提升改造工程(一期)项目,是00年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延平市区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民生短板而实施的重点项目,全长5.公里,施工历时6个月,于01年1月初交付使用。(张莎摄)留住青山、记住乡愁。我市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五年间,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0个、国家级传统村落65个、省级传统村落50个,改善提升延平区峡阳镇、光泽县崇仁村、建阳区书坊村等国级家、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0个,争取省级补助资金.5万元,完成投资.亿元。风雨砥砺,岁月如歌。闽北五年的城乡之变,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将从持续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巩固环境整治成果、不断提升城市活力等方面持续发力,全方位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来源:闽北日报(张莎) 编辑:郭婷婷责编:张旭东编审:徐俐敏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nchangzx.com/scxqh/109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