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好治疗痤疮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78752.html 上面链接是曾捷关于《浪潮之巅》的读后总结录音 以下是我对上面读后总结录音的归纳总结: IT这个行业发展得非常快,几年就是一波浪潮,这个行业动不动就是一次大洗牌。公司起得快、落得也快。有的小公司可能用不了几年时间就爆发,突然成长成一个独角兽。 而一个大公司呢,昨天看起来还好好的,今天就宣布破产了。这个行业里的公司不管你大的、小的都像逃命一样往前狂奔,这么乱的一个局面,有规律可言吗?吴军的给大家列出了四条定律来总结说明互联网行业的一些最基本规律。 这些规律是对这个行业高度抽象化的总结,你理解了这些定律就可能能避免掉进坑里,也可能能帮助你抓住下一次浪潮的机会。 顺规律者昌、逆规律者亡!!! 你想从一个更高的视野去俯瞰整个it行业的发展,那还得看这本书。《浪潮之巅》被很多创业者奉为经典,吴军就像一个资深的导游,把一些著名的公司拆分出来给你讲,帮你建立一个宏观的大视角。 作者吴军博士,美国顶级高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学院董事会董事,硅谷风险投资公司创办者,曾在谷歌公司领导计算机自动问答项目,担任过腾讯公司副总裁。 核心观点: 一、摩尔定律---每18个月性能翻一番、价格降一半 二、摩尔定律终结后,新的奇点即将产生 三、安迪-比尔定律---软件会不断的吃掉摩尔定律提升的硬件性能 四、诺维格定律--增长瓶颈导致要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 五、反摩尔定律--不断创新就是王道,不创新就得死 六、基因定律---基因决定公司行为模式,转型基本不可能 一、摩尔定律(每18个月性能翻一番、价格降一半) 苹果一代的存储容量只能存一个文档,你写篇长点的文章都不够使的。现在呢?一个手机的存储容量就是多GB。上网的速度也在翻倍增长。年的时候上网那个时候下载速度是每秒钟0-4个KB,下载一个谷歌的输入法,那得八个小时。现在谁家的网速要是还几个KB的下载那估计你得把电脑给砸了。 年的时候,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戈登摩尔,他预言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每两年就会翻一番。后来实际情况其实比这个时间还要快。差不多是每18个月也就是一年半左右吧it产品的性能就会翻一番,价格会下降一半,这个就是摩尔定律。这个摩尔定律成了整个it行业的节拍器了,你如果能够踏上这个节拍器的速度,你就有生存的机会。考不上的话,那只有死路一条了。整个的it产业就是在按照摩尔定律在增长的50多年以来都没有变过。 摩尔定律里说的产品性能主要指3个方面: 1)是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2)是计算机的内存和存储的速度 3)上网的速度。 案例1: 07年的时候,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是IBM出的蓝色基因,它的速度是每秒钟万亿次运算,到10年,我们国家的天河1A计算机计算速度每秒高达万亿次。到12年,IBM的红杉计算机速度是1.6亿亿次。 案例2: 苹果一代的存储容量只能存一个文档,现在一个手机的存储容量就是多G。 案例3: 年的时候上网下载速度是每秒2.4KB,下载一个谷歌输入法得8个小时。 这种高速的增长就让互联网公司有几个特点: 首先,为了不断提升芯片的性能,IT公司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投入大量资金完成下一次产品的开发。 其次,有了这些硬件的支持,软件的功能和性能就有了极大的增长空间。 公司在研发上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可不是每家公司都玩儿得起的。比如说在美国把制造计算机芯片的,也就是Intel和AMD这两家。 案例:0年以前,不会有人想去办一家YouTube这样的网站,因为首先网速就跟不上。 谷歌让公司的研发必须针对多年以后的市场,每一次基础架构的升级都按照现有计算和存储能力的十倍来设计。因为达到这个水平,也就是三四年的时间吧,这个速度以往在咱们传统行业是没法想象。为什么IT的性能会提升的这么快呢?是做it的人比其他行业的人更努力吗?其实也不是主要是因为集成电路板上的晶体管数量在翻倍的增长。晶体管数量越多,芯片的性能就会越高。年的英特尔处理器上只有3万个晶体管,而到了07年,酷睿双核处理器上就有2.9亿个晶体管。性能就是天差地别。 现在最新的制造工艺能够在一块硅晶片上刻出14纳米的电路结构。已经比细菌的鞭毛还要细了,所以在技术的驱动下,晶体管的数量,带动着计算机的性能飞速地发展。 问题就来了,晶体管你做的再小,归根结底还是物理结构,你总归就个极限吧?现在普遍认为这个极限是有的,那就是5纳米,我做的小到5纳米的话,电流的发热就会受阻了。 现在最新的技术离到5纳米已经没多少啦!说明运行了50多年的摩尔定律马上就要终结了?计算机的性能提升很快就会遇到瓶颈上升到极限? 二、摩尔定律终结后,新的奇点即将产生 技术进步的突破是巨大需求的结果,这是人类进步史告诉我们的。瓦特的蒸汽机、爱迪生电灯、贝尔发报机的发明全是因为市场的巨大需求后才最终实现突破的。 摩尔定律终结后,怎么突破电流发热这种瓶颈呢?解决方案大概有这么2个: 1)就是拿其他的新材料来代替做芯片的硅材料,比如说用石墨烯 我们平时写字用的铅笔芯就是石磨,石墨是由碳原子组成的。我们把石墨想象成由碳原子捏成了一个苹果,那这个石墨烯,就是从这个苹果上削下来非常非常薄的一层皮。 石墨烯只有一层碳原子那么薄。薄的石墨,它的性质就发生变化了,它是现在我们已知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它被科学界称作是新材料之王。如果用它来制造晶体管的话,运行速度能快上几千倍,甚至能突破刚才咱们说的摩尔定律的临界值--18个月翻一倍。 2)其实从微观层面来看,这完全就不是个问题 摩尔定律终结,说到底不就是因为电流在尺寸太小的半导体里发热和损耗的问题没法儿解决吗?你说一个电子围绕着原子核旋转,它会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不会呀!它会永远绕着原子核旋转下去,这就是微观世界的不同。年最新的诺贝尔奖得主就设计了一个由分子组成的发动机,这台分子发动机转动了一根儿28微米长的玻璃棒。28微米长,这已经是属于宏观世界的尺寸了。这说明微观世界的机械,它是可以影响到宏观世界的。这种新的思考角度也能给突破摩尔定律带来想象。 摩尔定律终结后,必将出现新的突破,而新的摩尔定律必将引发新一波技术的浪潮,奇点随之而来。 三、安迪-比尔定律(软件会不断的吃掉摩尔定律提升的硬件性能) 安迪是Intel公司CEO安迪格鲁夫的名字,比尔就是大名鼎鼎的比尔盖茨了。 安迪比尔定律,就是安迪给的比尔全都要拿走。英特尔公司的安迪代表硬件制造,微软的比尔就是软件业的代表。制造的软件会不断的吃掉安迪所提升的硬件性能。就是安迪给的比尔远全都要拿走。 案例1:你现在嫌苹果7太贵,想的等过上2年,等苹果9出来的时候再来买苹果7,那按照摩尔定律,它的价格会降一半,如果这样人们是没有动力去换手机的,但手机和计算机每年的销量都会稳定增长。因为软件会吃掉硬件性能,苹果9出来再去买苹果7,那时候很多软件在苹果7上就压根运行不了。 整个IT生态链:以微软为首的软件开发商吃掉硬件带来的全部好处,迫使用户更换机器,让惠普,戴尔这些制造硬件的公司受益,这些公司再向英特尔这样的半导体公司订购新的芯片,同时再向外设厂商购买新的外设,产业链上的各家公司不就都有利润了,各个硬件厂商赚到钱后重新投入进行研发。按照摩尔定律的预期速度再增长,不断提升硬件的性能,为下一次软件去吃掉硬件性能做好准备。 安迪-比尔定律把本来属于耐用消费品的硬件设备变成了消耗型商品。 摩尔定律和安迪-比尔定律是从产业的角度看的,科技公司的发展要遵循诺维格定律和基因定律。 四、诺维格定律(增长瓶颈导致要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 彼得.诺维格是谷歌研究院的主任、人工智能专家。诺维格定律---你想公司在某个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以后,将无法再使市场占有率翻番,就必须寻找新的市场。 你可能会说,这不就一句废话,超过50%以后市场占有率,当然就不能翻番了。这话表面听上去没用,但实际上道出了很多公司兴衰的根源呢?包含了两层意思: 首先,它说明一家公司的市场份额总是有限。如果你抱着可以无限增长,那这家公司会很危险。 案例1:朗讯是一家大型的通讯网络服务商。以前在美国的程控交换机市场其实已经占了大半壁江山了,但是他还是想在这个萎缩的市场上实现高速的增长。就把设备卖给那些根本还不上钱的公司。短期来看,财务报表是很漂亮,但是实际上到收钱的时候就收不回来了。这家公司就因此垮掉 案例2: 花旗银行为了达到高速增长,把钱贷款给那些根本还不上的客户,最后导致数千亿美元的坏账。 第二层意思:一家公司永远不会有稳定的时候,永远得不断地寻找新的增长点。怎么找到新的增长点?一个是横向扩展,另一种是转型。 1)横向扩展 就是一家公司把现有的技术和商业优势,用到相关的市场上去。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公司原来的优势和经验,在新的领域很快站住脚。 案例: Google从基于搜索的广告扩张到基于内容的广告,微软从个人电脑操作系统扩展到应用软件,惠普从小型机扩展到个人电脑,迪士尼从动画片扩展到传统电影。 2)转型 如果一个行业已经进入老年期了横向扩张的也找不到好方向迈步,而大环境的又不适合现有业务的发展,那就必须转型。转型成功的概率非常小,具体原因将在基因定律介绍。 五、反摩尔定律(不断创新就是王道,不创新就得死) 地盘是有限的,但公司的扩张发展却非常重要。为何非得扩张?我就做个安安静静的美男子,保持市场规模不就好了吗?不行,你不扩张就得死。前面咱们说了,摩尔定律是每18个月,计算机的性能就会翻番。如果你把这条定律反过来看,一个it公司如果今天和18个月之前你卖性能同样的产品、数量一样多,那你的营业额就会下降一半。苹果卖1万台iphone6能卖万块钱,今年如果你在买iphone6还是卖出一样的数量,那你只能卖万块钱。 对公司来说,不管扩张得快还是慢,不断创新就是王道。不创新就得死,反摩尔定律在起作用。你必须不断通过创新来增长,但现有市场总是会饱和,你就得永远寻找新的增长点。 反摩尔定律导致大多数做硬件的公司都活得非常辛苦。就是一家公司必须不断地满足外界的增长,那你的股票才好看。 6、基因定律(基因决定公司行为模式,转型基本不可能) 转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特别难。 一家在某个领域特别成功的公司,他一定是非常适应这个市场。就是说他获得成功的这个内在因素会渐渐的跟这个公司的文化吻合,就像基因一样,让这个公司有特定的做事风格。 一家在某一个领域特别成功的公司,当开拓新领域时,会不自觉的用原来的做事方法,思维方式去应对新市场。新的领域是年轻公司唯一的机会,自然会全力以赴。而成熟的公司一旦新业务和传统业务有冲突,通常的策略是牺牲新业务,让转型又多了一个隐形的障碍。 有人说苹果从个人电脑到iPhone再到iPad看起来是成功转型了吧。但其实它的内在基因并没有变。都是她还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苹果手机你也知道,除非是越狱,否则是不接受来自非苹果官方的软件。那他为什么不能像安卓那样做到用开放的软件系统呢? 很简单的,这不是他的商业模式,苹果的基因就决定了他必须靠硬件来赚软件的钱。所以基因决定这家公司的基本行为模式。她彻底转型就会特别的难。 而年轻的创业公司没退路,只有往前冲新的领域,就有那么一点的生存机会。 转型成功要有一个超级的CEO才行。通用电气的前CEO杰克韦尔奇,他就曾经把通用从一个制造业的巨头转变为以服务业和电子商务为主的巨头。但是这样的例子太罕见。 总结: IT行业是人类历史上发展最快的行业,它的行业发展规律遵循四大定律,“合定律者昌、不合者亡”,它们分别是: 1、摩尔定律,计算、存储、互联的性能每18个月就会翻一倍 2、安迪-比尔定律,软件会吃掉所有的硬件性能 3、诺维格定律,公司的市场份额是有限的,它必须不断的扩张来满足所有人的预期 4、基因决定定律,公司的基因是限制一家公司转型和发展的动力 我们可以预测到摩尔定律失效以后新的革命性的浪潮马上就会出现。这样的浪潮面前,现在的公司能不能突破后两条定律的限制,赶上下一波浪潮?这值得每一个人好好思考。 金句: 1,人类的文明和技术是不断进步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只有清除掉阻碍我们发展的那些庞大的恐龙,才能为人类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从这个角度讲,一个昔日的跨国公司的衰亡。也许是它为这个社会做的最后一次贡献。 2,华尔街的贪婪既会捧起,也会扼杀一个科技新星。 3,Google是个奇怪的地方,也许是因为年轻人太多,他们不懂得传统也不拘泥于传统,只要认准了公司对社会有用,就大胆去干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nchangzx.com/scxqh/114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