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年间, 酿造技术成熟的汾酒 随晋商的步履遍及全国, 在各地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从而形成了“清香天下”的酒业大格局。 伴随着汾酒技艺的传播,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 国内可见大量的汾酒的“远房亲戚”: 河北隆泉的特制汾酒; 内蒙古的海浪汾; 大连的特制玉汾、 黑龙江的龙江汾、 镜泊汾、松江汾、景汾、 佳汾、龙滨汾、宝清汾、 雪花汾、玉泉汾、龙泉汾酒; 河南的赊店汾酒、豫南汾酒、古寺汾酒; 江苏的小汾酒以及宁夏的汾曲香等等。 其中, 以武汉的汉汾酒最为著名, 影响最大。 关于汉汾酒最早的记载是在康熙年间,据《武昌府志》载:“康熙元年(注:年),以高粱为料,作药酿酒,时人亦称汉汾酒”。 《湖北通志》亦特别提出“汉汾”已问世,“近通行者惟汾酒、南酒。汾酒以高粱为质,仿山西制法,用大曲酿之。” 从历史看,武汉酿酒历史也很长,早在宋代熙宁年间,汉口镇(古称鄂州)在当地向酒农征收的课税,已达五万贯以上。而到了清代,酿酒业更是发达,据《汉口小志》记载,仅在汉口一镇,就有百余酒坊。 ▲汉口里 而真正让酒成为武汉重要经济产业之一,功劳无疑是彼时“货通天下”的晋商。 清朝时期,武汉是晋商“万里茶路”的交易中心,因此到这里的晋商很多,南来北往的晋商不仅带来了茶叶,更是把老家的汾酒和酿造汾酒的技师们带到了武汉。 武汉旧汾酒业分为北直帮和本帮两大帮派。 早在清宣统年以前,山西杏花村的汾酒就从北往南流传,不断有掌握山西汾酒技术的人来汉口开槽坊,并传播汾酒技术,在武汉三镇形成汾酒“北直帮”,而武汉本地形成的各家汾酒槽坊为“本帮”。 据悉,本帮有“大有庆”“江义兴”“义顺昌”“德泰源”“白康”“瑞康”等60余家。北直帮为客帮,经营者为山西、北直籍商人。北直帮字号有“天成”“天顺”“聚兴益”“益成”等家。两大帮遍布武汉三镇,而以汉口为多,集中在汉正街一带,汉正街故而又有槽坊街之称。 ▲“益成”“天顺”“天成”汾酒槽坊商标 《武汉地方志》载:本帮所产汾酒,质量稍逊,但优于南酒。年酒坊有78户,有灶90多口,日产汾酒可达4.5万余公斤。年,因战争粮食原料不济,酒坊减为24户。 汉汾酒依照山西杏花村汾酒的酿制作法,以优质高粱为原料,用大麦、小麦、豌豆踩制的青花大曲作发酵剂,用汉江清水精心酿制,生产出具有武汉特殊品质风味的清香汾酒。 解放前,武汉三镇皆传“天成大有聚兴益,汾酒碧绿五加皮”“黄州的萝卜,莲花湖的藕,樊口的鱼,汉口的酒”。“汉口的酒”即指汉汾酒,汉汾酒已被三镇居民称誉为武汉地方特产。 ▲夜幕下的黄鹤楼 而这个“天成”,说的就是当时武汉有名的“老天成”酒坊。 到年,“老天成”有股东18人。到年,“老天成”印制股票发至股东,每股份四股,每股原汾酒斤。“老天成”各记主要生产汾酒。“老天成”资本厚实,经营灵活,在广州、天津、九江、沙市、宜昌等地都有座庄,并招有掮客跑销售,将酒销往香港等地。 年4月,“老天成”经理刘佐斌当选为武汉特别市汉口汾酒同业公会常务理事。 后来,在“老天成”等几家糟坊基础上建成的武汉酒厂,沿用传统工艺继续生产汉汾酒,年在汉汾酒基础上投产特制汉汾酒,年特制汉汾酒改为黄鹤楼酒。 黄鹤楼酒选用优质高粱为原料,以大麦、豌豆踩制的清茬曲、红心曲、后火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地缸分离发酵,石板封缸,并经量质摘酒、分级贮存、精心勾兑而成,与山西汾酒的酿造工艺完全相同。 据悉,武汉不仅有用汾酒技术酿造的汉汾酒,杏花村的汾酒在这里也有直销点,武汉还曾是汾酒的四大销售中心之一。 当年汉正街的每天早晨,槽坊出店人抬着双酒篓向餐馆、药店、酒店分送,满街是送酒的号子声,满街是扑鼻的酒香。 真正让汉汾酒声名鹊起还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其实名字是叫“黄鹤楼汉汾酒”(如图所示),当时的黄鹤楼还是早期的三层楼,很有时代意义。 ▲黄鹤楼汉汾酒 所以说,正是因为汾酒的广播远传、开枝散叶才使得中国白酒有了当今百花争鸣之景。 即便是解放后,汾酒仍未停止“行走的足迹”,年开始,全国各地在“汾酒试点”的影响下出现了数不尽的名为“汾酒”的产品,而这一时期,也堪称整个白酒行业“技艺传播的大时代”。 在这其中,传播最为久远也最具影响力的则是武汉的“汉汾”。 年,“汉汾酒”以古迹为名,更名为“黄鹤楼酒”。同年“武汉市国营武汉酒厂”更名为“武汉黄鹤楼酒厂”。在汾酒掀起的清香型白酒消费热潮下,清香型汉汾酒风格的黄鹤楼酒自然也十分受追捧,并在年、年两次以清香型荣获“中国名酒”称号。 ▲黄鹤楼汉汾酒酒标 “汉汾酒”曾经是武汉地面上尊贵和高端的象征,因为其背后有着黄鹤楼的地域文化,有着山西杏花村传承而来的酿酒技艺,“汾酒+黄鹤楼”的融合更是在武汉创造了一个属于“汉汾酒”的永恒技艺。 随着白酒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新品种的出现,清香型白酒的市场“霸主”地位逐步让位于浓香型白酒,自身也不断细分成传统清香型、二锅头、白干香型、小曲清香型等亚品类,但黄鹤楼酒仍然坚持传统清香为主,而且根本不愁销路,甚至曾一度通过联营的模式盘活了木兰酒厂。 年的湖北日报《动态》就曾记载了精制黄鹤楼酒获“中国名酒”后供不应求的情况。 可以说,历史上,正是因为汾酒的广播远传、开枝散叶才使得中国白酒有了当今百花争鸣之景。而即便是解放后,汾酒仍未停止“行走的足迹”。年开始,全国各地在“汾酒试点”的影响下出现了数不尽的名为“汾酒”的产品,而这一时期,也堪称整个白酒行业“技艺传播的大时代”。 这就是“行走的汾酒”。 ▲汾酒博物馆馆藏酒瓶 ▲民国时期山西省长公署发布的 《巴拿马赛会山西出品汾酒得奖公告》 文|醉美团队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醉美杏花村” 图|醉美杏花村网络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 End 点击往期原创 ▼ 霸国|晋阳古城.中国庞贝|祆神楼 云冈石窟佛眼回归|平陆商代方鼎往事 徐显秀蓝宝金戒.赫拉克勒斯|大康通宝.皇后悲剧 羊舌上的晋国|发现倗国|芮国虎妈|韩国劲弩之哀 63号墓秘密|三孔布和刺客高渐离|虞国:昏君黄昏 山西古代壁画|眩晕的山西古琉璃|《金瓶梅》与山西 山西珐华|山西王阎锡山日记|南涅水石刻.民间原力 蝴蝶结与太山唐代金棺|清凉寺玉器:暴力时代 废黜皇帝.海昏侯黄昏|土司王朝:太原青年雄心 刖人守囿:燕子奴隶|寂静鸣条岗:驯龙者宿命 唐晋|徐青藤|箭响马到陆浑戎|凤凰陨落顾炎武 山西浑源彝器往事|五台山金淳化元宝与大宋秘密 错金鸟篆铜戈.妖姬传奇|嵌玉琉璃带钩.魏文侯之叹 粟特人.葡萄酒|锦囊.波斯银币|大月氏人.造玻璃术 少林.资寿罗汉|契丹秘藏.应县木塔|巨碑沉陷.武则天 山西青铜名剑之一:干将今安在,少虡何煌煌 山西青铜名剑之二:晋吴铸铜兵,火焰生冷霜 山西青铜名剑之三:季子挂剑处,王侯尽北望 最后的戎狄:崛起清水河的战国第八雄成失落王国 最后的戎狄:太行铁血孤狼中山国的征服与被征服 最后的戎狄:一脚踏出的大墓宝库和中山国的灭亡 请按下面指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nchangzx.com/scxqh/118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