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样 http://m.39.net/pf/a_4357383.html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实现市第六次党代会目标任务,

最重要的是

抓实项目这个核心,

最需要的是

抓牢基层这个关键。

未来五年,

我市要重点实施“七大工程”

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厚植新时代富美新南平最美底色

坚持生态优先,统筹保护和发展,全面落实《绿色发展机制创新集成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努力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下好“双碳”先手棋

紧盯“双碳”目标,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深入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严格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持续推进节能减排降碳,积极创建先行先试示范县(市、区)、园区、景区,着力在探索碳汇计量、增加碳汇增量、创新碳金融等领域率先突破,探索具有南平特色产业低碳发展路径,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碳达峰。

▲年,顺昌县在全国创新开展“森林生态银行”试点工作,年在全国首创“一元碳汇”扶贫试点项目。年实施完成国际VCS标准林业碳汇项目,并建成覆盖全县脱贫村、脱贫户的大型碳库。(黄杰敏摄)

拓宽转化新通道

全面推进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夯实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等制度基础,持续深化“森林生态银行”等绿色创新,探索茶、竹、水资源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技术方法、路径模式、服务支持体系,打通资源转化利用全环节全链条,全市域争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构建保护发展带

把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南平最突出的生态产品,全面启动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旅融合发展等“五大行动”,进一步展现生态价值和竞争力,构筑南平“生态核心”。

▲年6月,武夷山国家公园列入全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年9月初开展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评估验收中,武夷山体制试点在全国十个试点区中排名第二。

推进治理现代化

坚持用最严格制度和最严密法治筑牢生态安全屏障,高标准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建立以“三线一单”为基础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统筹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积极探索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打好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健全生态法治体系,提升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水平。

▲生态九曲溪(张栋华摄)

实施产业跃升工程,强化新时代富美新南平实力支撑

加快推动绿色产业集中集聚、做大做强,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聚焦“一座山、一片叶、一根竹、一瓶水、一只鸡”等最具优势、最有基础的生态优势产业,加快培育生态食品、林竹开发、旅游康养等千亿绿色产业集群。推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数字、医卫、氟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支持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解锁“种源密码”培育“中国芯”,打造“产业航母”贯通“上下游”。南平将依托圣农集团等食品行业龙头企业,持续深化“一把手”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做全“一只鸡”,打造10亿羽千亿级白羽肉鸡产业集群。图为圣农集团浦城食品厂。(陈志鸿摄)

实施产业延链聚群行动。引导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垂直整合和跨领域横向拓展,提高本土化配套能力。强化招商链式思维,绘制“产业招商地图”,深入开展“一把手”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精准引进一批“链主”企业、头部企业。力争到年旅游康养收入达到亿元;白羽肉鸡全产业链产值达到亿元;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亿元;竹产业产值突破亿元;水产业产值达到亿元。

▲我市立足良好生态本底条件,做足水资源产业大文章,通过岸上岸下共同治理、共同建设、共同提升,让水与城市相互交融、相互依托、相互支撑,实现“山水城业人”一体发展。

实施企业扶强培优行动。全力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以做大做强圣农、南孚、南铝、太阳电缆、元力等现有骨干企业为基础,坚持引、育、扶并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龙头企业上板上市、重点企业增产增效、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力争到年,产值超百亿级企业5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50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家。

▲福人集团森林工业有限公司采用“变废为宝”的工业化技术,用竹屑、竹刨花等下脚料,生产无醛竹刨花板等绿色产品,有效减少对自然林的采伐。(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实施园区提质增效行动。坚持全域化统筹,优化园区规划布局,形成以市本级三大平台为龙头、各县市专业园区为支撑,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功能协调的园区新格局。推进园区标准化、智慧化建设,提升土地利用率和亩产效益,完善园区生产生活及环保设施配套,实现产城人深度融合。

实施城市聚能工程,打造新时代富美新南平动力引擎

强中心,激发“双核”驱动力

?坚持规划引领、市区一体、双核集聚、互促共进,加快推进行政中心搬迁后续工作,唱好新南平“双城记”。

▲武夷新区(黄杰敏摄)

?建阳城区,围绕闽浙赣交界地区新兴中心城市定位,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业态,打造产城融合、职能多元的市域综合中心,形成建阳与武夷新区一体化发展格局;以轻轨、快速道路以及崇阳溪景观带为主线,串联城市组团和产业小镇,推动建阳与武夷山同城化发展,加快打造国际旅游度假名城、省级绿色新兴产业基地、南平绿色发展创新实践核心区。

▲建阳西区生态城日新月异(丁健伟摄)

?延平城区,围绕建设生态宜居之城、活力创业之城,加大老城更新力度,推动城市功能疏解提升,盘活资源,补齐短板,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新城建设,发挥延平新城港区和闽江航运作用,积极融入福州都市圈,主动承接闽东北协同发展区产业转移,高水平促进产城融合,加快打造福建绿色制造业基地、闽东北综合交通枢纽、南平市域经济中心。

▲山水城相依相融的延平城区(庄绍平摄)

壮县域,提升城镇支撑力

推进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文明城市、海绵城市、公园城市、智慧城市等建设为抓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做足山水文章,完善县城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县城功能,塑造县城风貌,提升县城治理水平,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生态优美乡镇。引导各县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大力发展差异化、特色化县域经济,打造省际边界经济带,承接适宜产业转移,因地制宜做强县域支柱产业,增强内生动力。

▲年9月27日,衢宁铁路开通运营,结束了政和、松溪两地不通铁路的历史。图为松溪站迎来的第一拨客人(王大伟摄)

夯基础,增强发展承载力

加快“两新一重”项目建设,提升基础设施绿色化、智能化水平。发挥南平对接“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强化出闽大通道建设,完善市内交通路网,建成武沙高速、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和中心城市快速干道交通网络,开工建设武夷山新机场、温武吉铁路,大力推进昌福(厦)高铁、上浦高速、浦松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打造福建“内引外联”重要通道。

▲顺昌县持续推动城乡互联互通,延伸对外交通路网,县域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日益完善。图为武沙高速公路合掌岩互通。(池亮亮摄)

实施改革创新工程,激发新时代富美新南平发展活力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认真贯彻中央、省委改革部署,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南平辨识度的改革成果,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聚焦绿色产业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打造竹木行业工业设计研究院、氟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引导和支持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力争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倍增,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速赶上全省平均水平。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等重大开放战略,推动武夷山国际货运班列常效运行,推进“万里茶道”申遗,积极创建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深化闽东北区域协同发展,加强闽浙赣皖九方协作。深化拓展与港澳侨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南平“朋友圈”。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的理念,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常态机制,拓展“掌上南平”、“e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全市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树立“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理念,持续深化“双百”服务、帮办代办、现场协调等机制,真心实意为企业排忧解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探索南台融合发展新路

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依托海峡两岸茶博会、朱子文化等载体,拓展两岸绿色农业、康养、文旅等合作领域,持续实施亲情乡情延续工程,密切宗亲、乡亲、姻亲、民间信仰“四大纽带”,促进南台融通融合。

实施乡村振兴工程,筑牢新时代富美新南平坚实基础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激发农民主体意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领跑行动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为福建树立的一块金字招牌,作为这项制度的发源地,我们更有责任、更有条件把这块金字招牌进一步擦亮,持续总结、完善、巩固、坚持,创建国家服务标准,打造全国培训教育基地,每年选派科技特派员人以上,深化利益共同体培育试点,激励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省级科技特派员陈文靖(左一)指导延平花农种植管理百合花。(资料图片)

深入实施乡村产业振兴行动

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推广优质稻种植,让农民育种、种粮也能挣钱。

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抓农业,加快引入龙头企业,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加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推动“一产接二连三”,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融合发展,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持续推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高质量发展,推进新“三品一标”建设,优化营销流通环境,加快打造全域绿色食品,做强“武夷山水”品牌,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9月12日航拍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闽北分院。(黄杰敏魏剑生摄)

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因村制宜抓好“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实施农村建设品质提升行动,落实“五留”规划理念,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推进乡村建设。围绕“点上出精品、线上有美景、一带一主题”,打造条以上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创新乡村治理,培育文明乡风,建设更具乡情、更富乡愁、更有乡味的新时代美丽乡村。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这是政和县今年秋季新学期投用的元峰小学。元峰小学建设项目用地面积1平方米,建筑面积16平方米,可容纳个学生。(叶维荣摄)

实施文旅强市工程,塑造新时代富美新南平城市名片

深入挖掘闽北厚重的文化底蕴、旅游资源,把南平建设成为文化强市、旅游名城。

坚持高水平推进保护传承。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突出价值导向、应保尽保,以珍爱之心、尊崇之心推进古建筑、古民居、古村落保护修缮和当代复兴。深化拓展朱子文化“一区五工程”建设,把朱子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更好地传承弘扬、物化活化、打响品牌。

构筑新时代文化精神高地。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快补齐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着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一批公共文化设施,打造一批文化地标,创作一批精品力作,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

提升文化创新性发展水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强用好融媒体中心,培育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骨干文化企业,推出一批承载闽北记忆的文旅产品,讲好南平故事,展示南平形象,全面传播好“在南平看见美丽中国、文化中国”品牌。

建设大武夷旅游核心区。以武夷山“双世遗”为核心,坚持全市“一盘棋”,加大资源整合和文旅融合力度,加快培优做强旅游龙头企业,围绕全域生态旅游和“吃住行游购娱”消费全链条,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产品业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大营销推介力度,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把红色文化、朱子文化、茶文化等有机嵌入文旅产业链各环节,构建旅游经济全产业链,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纪念朱子诞辰周年祭祀大典在建阳区考亭书院举行(黄杰敏摄)

实施品质提升工程,增进新时代富美新南平民生福祉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富民惠民安民,推动共治共建共享。

发展更有幸福感的民生事业。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深入实施“四大群体”增收计划,建立健全创业带动就业、先富带动后富机制,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构建高中多元育人方式、提升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力争到年新建中小学18所、新增学位2.9万个。深入实施“健康南平”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院、医院投入使用,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保持全省中上水平。实施“全民体育健身工程”,承办好第十七届省运会、第十一届老健会。

▲武夷新区体育中心是南平市承办年第十七届省运会的主场馆。主要由体育场和体育馆(一场一馆)及配套设施、服务用房组成,建成后可举办国内单项比赛和地区性综合赛事。图为9月2日武夷新区体育中心建设项目航拍(黄杰敏摄)

完善更有获得感的社会保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加强多层次养老服务和婴幼儿照护体系建设,建成老年大学等养老设施,健全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关爱服务制度,切实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完善社会福利、慈善捐助、残疾人帮扶等体系,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建阳桥南社区照料中心老人们开展剪纸活动。江洁摄

夯实更有安全感的基层治理。认真落实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筑牢公共安全底线。深化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构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新形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落实“快严实细”要求,在抓紧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坚决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来源:闽北日报

原标题:《聚焦党代会|未来五年,我市将重点实施“七大工程”!》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nchangzx.com/scxqh/124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