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以武夷山为起点,向东,走浦城、松溪、政和、建阳、建瓯一线,这是一条偏古典与传统文化的路线:隐于乡间的精美廊桥,曾因交通之便而繁华一时的古村,理学大家们的脚印所播种下的文明,甚至,版画、宝剑、剪纸,或实用或观赏的传统手作……向西,下延平,转向顺昌、邵武、光泽,此条线路顿时“现代”了很多,如火如荼的旅游业开发给南平古典派自然与人文的大底子上镶嵌了若干愉悦身体与心灵的好去处,薰衣草花园、瀑布林温泉,甚至还可以带上拟建中的光泽世外水岛…

南平好去处

1浦城-三山会馆

清朝乾嘉时期,由福州商人在浦城创建的三山会馆衔接着闽北商贸运作的水陆交通线。当时,它与来自江西浙江安徽等其他省份的商人所建的四个会馆构成了浦城繁荣的商贸景象,让浦城被称为“小苏州”,但独得通衢大道优势的还是三山会馆。想象一下当时的盛况,千百挑夫往返于旧时的水北观前码头与会馆之间,将闽江下游的福州海盐、工艺品以及煤油等物质输送进来,同时,浦城本地的水稻、药材、丝绸与桐油也顺着挑夫的担子走水路行进到沿海,再被卖到海外。

对于那些想要进入京城的福建人来说,作为中原入闽第一通道的浦城也是首选,他们可以通过水路进入浦城,然后经过浙江江山和浦城交接的仙霞古道,一路赶路至浙江清湖码头,上杭州,再转京杭大运河,直接抵达京畿重地。这种水陆联运的交通优势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这里能汇聚不少主营药材或纺织纺线等生意的外籍商会,同时也为另一需要进京赶考的福建学子团体提供了不少便利。现在三山会馆里面戏台对面两侧的“寒窗区”,就是学子的借宿区,他们在这里稍作休整,再拿着会馆商人提供的盘缠继续赶路,福州人林则徐进京赶考时曾经三次落脚此处。

因为有水上生意,福州人将沿海的妈祖信仰也带到了这里,会馆门楼正上方有“天上圣母宫”的字样,里面精美的木雕,刻鳌鱼、宝鼎与狮子,寓意飞黄腾达,一言九鼎,代代出官员。

2政和-洋后古廊桥

政和的古廊桥现今正与浙闽庆元、景宁、寿宁、周宁、屏南、建瓯、松溪等共8县市联合申报世遗,这些县市组成的地域是中国古廊桥的集中“产区”,民国时,政和的古廊桥数目一度达到座,但因木制桥梁的抗损能力弱,如今只剩下来座。

在从城区前往佛子山景区的途中,一座重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古廊桥默默跨立在外屯乡洋后村前的小溪上,桥身很短,只有约三四十米,全木制结构,有意思的是,在廊桥楹柱上有一副似乎是献给过路客的对联:“不费一文钱,过客莫嫌茶味淡;且停双脚履,劝君休说路途长。”据说这与政和当地的廊桥茶文化有关,这里在早年曾是政和通往东边福安、周宁等地的必经之路,为了让过路的商贾行人,以及居住在附近山里的农夫们有个乘凉避雨的歇脚点,村里的一些善心老人在桥上免费为路人供茶,尽管是家里粗造的茶叶,但对于行脚之人来说却极为受用。

3政和-念山梯田

如果要给沧海桑田找一个最美丽的例子,政和念山梯田可能会第一个入选。念山梯田位于政和东西大裂谷北坡上,所在星溪乡距离县城大约十公里,我们在梯田对面的盘山公路上慢慢前行,眼前入秋时节青黄不接的水稻正层层叠叠铺满这里近多亩的梯田,还没到金辉灿烂的时候,摄影师的叹息中满是遗憾。

也许草根诗人黄巢对金色的理解更深一些,唐乾符五年的秋季,他在这里叫喊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豪迈诗句,做着纯爷们都未必敢做的事儿,造反。这是黄巢竖起反旗的第四年,为了迎战唐朝中央招讨地方逆军的使将张谨,他在如今念山梯田的所在地大肆修筑防御工事,指挥兵马击败了中央军,第二年挺兵进入了长安。与他短暂的君王梦一样,那些防御工事也很快歇菜,当地农民很快在防御工事的旧址上重新开垦,种上了粮食作物,最终演变成今日的念山梯田。黄巢也许想不到自己铁马金戈的战场变成了稻花香田,但他仍应感到欣慰,因为据说散布在梯田中的七个村庄因为纪念他而被统称为了黄念山。

4建阳-书坊麻沙雕版印刷遗址

始于五代的建阳雕版印刷充当了闽北理学兴盛的坚强后盾,它在两宋时期发展到顶峰,正好因应了朱子理学在闽北盛极一时的黄金阶段,当时可谓作坊林立,名家辈出。旧时建阳刻书多集中在崇化里和永忠里,也就是今天的书坊和麻沙,两地因浸染书香而被合称为建阳书坊。

建阳书坊刊印之书分别称作“书坊版”与“麻沙版”,现在统称为“建本”,它与产于旧建州辖区的建盏、建茶与建莲、建木共同塑造了一个闽北以建字打头的工艺与特产传奇。在宋代至明代的多年间,建阳书坊所出的建本在数量上超过了浙本与蜀本,说建阳是当时全国雕版印刷的中心,并不为过。

清康熙之后,近代先进印刷术与梨木原料的枯竭给建本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加上书坊因管理不善频受火灾眷顾,直接导致了建本的衰落,全国刻书中心逐渐向更为开放的江浙一带转移。于是,建本通过刊印经史子集与众多通俗书籍来滋养平民精神的盛况正式成为历史。

如今的书坊乡对雕版印刷器具的保存所剩无几,惟一具备可视性的是乡里一块突兀的“邹鲁渊源”的石牌坊,以及数目众多的水井,据说这些水井当时都是因为印刷对供水的大量需求而打造的。

5建瓯-通仙门

以古城门的形制规模来辨别一个城市的重要性的话,古建瓯城可能一度是福建战略意义最大的府城。作为“八闽首府”,建瓯也确实在封建时代作为福建和闽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存在过,城内始建于东汉末年的帝都古建筑——三拱门“五凤楼”是一个证据,松溪河边的通仙门也是一个证据。

通仙门位于城东南方向,为建瓯现存的五座古城门之一,8.5米高的城墙足以令所有来犯之敌望而生畏,而进深近24米的门洞,在福建尚算首例。青砖垒砌的城墙与城楼上的象鼻斗拱的清代建筑风格共同构成了通仙门的建筑美学,而从功能性上讲,它门洞内部空间从外向内呈三级阶梯式扩大的格局设置同样令人惊叹,它非常利于城内弓箭手的攻防,起着一夫当关,万夫不开的作用。现在,深重的城门已经不知被置于何处,门洞内还剩下几条躺在一边被当作门闩使用的硕大石轴底,供人凭想昔日的威严。

6建瓯-东岳庙

位于城区东郊白鹤山南麓的东岳庙是华东遗存为数不多的古代道教建筑之一,它占地达到四十多亩,始建于东晋建武元年,距今已有1多年的历史。经过历朝历代的修缮与重建,目前庙内仅有主体建筑“圣帝殿”内的石柱础为晋代原物,其他木制建筑保存了唐宋明清各时期的建筑风格,能为学者研究古代建筑提供参考价值。

庙内供奉的东岳大帝是商周时期被姜子牙封为“泰山神”的黄飞虎,它执掌阴间与人世事务,远近前来祈求长寿、消灾解祸的信众不少,而逢到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东岳庙会,庙内更是锣鼓喧天,往年信众们甚至还会抬着岳帝爷进行巡街视察。

如果对十大阎罗十八层地狱感兴趣却所知甚少,东岳庙排殿两边各隔成五个开间,对每个阎罗王的司事职责以及各地域层的酷刑知识进行了雕塑展示,有些画面十分逼真,胆小者勿入。

7延平区-茫荡山

南平市府所在的延平区是座古老的山城,汉建安元年()析侯官县北乡置南平县,属会稽郡南部,距今已有多年历史,为福建五大古县之一。历史上,文天祥、辛弃疾、海瑞、郑成功、徐霞客、马可波罗等都在此留下过足迹。

茫荡山位于南平市西北部,俗称“懵懂洋”,属于省级风景名胜区,距离南平市区半小时车程,是除九峰山外南平市民的另一处休闲游玩地。茫荡山地处闽赣交界,闽江的三大支流沙溪、富屯溪、建溪在山脚下汇成闽江,自古以来就是福建北上出闽的必经之路,留下了许多考取功名的读书人的足迹,山上有多条千年古道、山隘关口沿山路,因此得名“延平铜关”。茫荡山绵延平方公里,环抱南平市区,其中最高峰红旗顶海拔米,山中年均气温19.3度,是一处极好的避暑胜地,被誉为“福建的庐山”,山中分为溪源峡谷、石佛山、三千八百坎、鸳鸯石、文山城墙、演山龙盘峡谷、朦瞳洋、茂地天湖、宝珠廊桥九大景区,共有处景点。

8顺昌-合掌岩石窟

根据顺昌境内不断发现的诸多历史实物,人们认为自唐宋以来,顺昌就存在大圣崇拜现象,并在宋元明时期达到鼎盛,是齐天大圣信仰文化的发祥地。现在顺昌县各乡镇每年农历七月十七仍在继续举行“齐天大圣圣诞庆典”,已被列为民俗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

合掌岩石窟位于福建省顺昌县城西郊3公里处的合掌岩风景区。合掌岩主峰海拔.7米,因山形如“双手合掌表一心”而得名。紧挨石窟有西安寺,占地多亩,始建于元太祖二十年(公元年),建筑面积愈00多平方米。登高临远仰察云天俯察地,动观流水静观山,更闻古刹梵音袅袅,了然心静,一派“江南佛国”之景象。

年3月31日,顺昌县佛教协会会长、西安寺住持本圆法师,率众于西安寺旁开山凿洞,历时五载挖通山体建合掌岩石窟。石窟全长米,由前厅、大厅、后通道、念佛堂、闭关洞等关联而成,年始刻佛像,规划大、小佛像1万余尊,面积愈平方米,其工程之大,规模之盛,华夏少有,享有“江南第一窟”之美誉。

9邵武-和平古镇

邵武市地处丘陵地带,武夷山南麓,因地势险固,易守难攻,历史上有“铁城”之称。邵武是历史文化古城,福建八府之一,保持了相对古朴的民风民俗和民间曲艺。现在的邵武站还是铁路入闽第一大站,距离武夷山机场76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和平古镇距离邵武市区一个小时的车程,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福建省历史最悠久的古镇之一,这里地处交通要道,当年福建出省三道之一的隘道“愁思岭”就在和平境内,因此也是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和平古镇建置始于唐朝,现保存有两街、三十九巷、以及两百多栋、面积达00多平方米的明清民居。古镇的城堡式布局十分独特,明万历十六年(),由民间自发集资,当地人就地取材以河卵石建堡,并在东西南北四个主城门上建谯楼,留存至今保存完好,在全国范围内亦属罕见。古镇区连接南北城门的一条长余米的青石板古街为古镇主街,早在城堡修建之前,于唐天成初年()就已形成,街两面分布着近百条卵石巷道,纵横交错。和平古镇的古建筑群规模较大,除了古城堡和谯楼以外,镇上还有“县丞署”、“旧市三宫”、“旧市义仓”和中乾庙、光源寺以及廖氏、黄氏、丁氏、赵氏、上官氏等家族祠堂,其中廖氏、黄氏、李氏的三座大夫第及陈氏“贡元”宅雕梁画栋,气派非凡,堪称古民居瑰宝。

和平古镇经过千余年的历史积淀,文化底蕴深厚,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进士之乡”。镇上的和平书院创办于五代后唐,是中国最早创建的书院之一,它不仅开了宗族办学的先河,更营造了和平千余年来读书求学、重视教育的氛围。如今,古镇中林立的“大夫第”、“中翰第”、“司马第”、“郎官第”、“进士宅”继续诉说着往日的辉煌。

此外,和平古镇还保留了许多邵武本地丰富、奇特的民俗文化,比如被喻为民间舞蹈“活化石”的傩舞,每逢重大节日就有演出,置身在古镇的氛围中,仿佛回到了遥远的年代。

2条路线玩南平

路线1:

浦城→松溪→政和→建阳→建瓯

路线2:

延平→顺昌→邵武→光泽

编辑/陈森森

本文选自《海峡旅游》第84期

(试试看:长按上图,选择“图中识别







































献礼国庆中科白癜风帮扶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nchangzx.com/scxqh/14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