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地处长江以北,包括宿州、亳州、淮北、阜阳、蚌埠、淮南六个市,地理位置上靠近山东河南,饮食文化上也互相影响,和皖南菜不同,这里饮食常见牛羊肉、面食、辣椒,口感主打咸鲜微辣、酥脆醇厚,菜品喜欢搭配馓子、烙馍,更显粗放实在。 临涣棒棒茶 棒棒茶不是小吃,但还是很想写一写它,因为它同样具备了淮北小吃的几样特点:便宜、平民、地域特色浓郁。 临涣镇位于皖北濉溪县城西南37公里,浍河北岸,方圆仅有3公里,常住人口不足两万,据《通志载记》,临涣茶馆始于明代,由于其处苏、豫、皖贸易交往要埠,曾成为过往商贾休闲的重要场所,并盛极一时,延续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本地居民大多养成喝茶的习惯。 在全国,也只有在临涣能见到棒棒茶,而在临涣的茶馆里,人们一般只喝一种茶:棒棒茶! 棒棒茶是临涣特有的茶,但有趣的是,它并不产于临涣,而是产于安徽六安、祁门一带,为什么叫棒棒茶,说白了,就是茶棒、茶梗。 观察棒棒茶,就会发现,不见我们熟悉的茶叶,而全部是红茶暗红色的茶梗,是什么原因让茶客们所不喜的茶梗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呢?这就要归功于临涣的好水。 在临涣的历史上,共有三方出名的泉:回龙泉、珍珠泉、龙须泉。正是这神奇的泉水、迎合了千年的绝配:棒棒茶梗。人说一方说土造就一方人,这三方泉,造就了临涣人解之不开,挥之不去,绵绵延延多年棒棒茶情结。 用本地泉水泡出的棒棒茶,汤色红艳,清香甘美,用化腐朽为神奇来形容也不为过。 亳州牛肉馍 亳州历史悠久,名人辈出,连一道小吃也能追溯到三国时期。 牛肉馍为亳州市谯城区特有的小吃,牛肉馍为清真食品。它以上好的黄牛肉为主料,佐以粉丝、葱、及多味中药材配料,是深受市民和游客们喜爱的小吃。 牛肉馍外皮酥脆,内心飘香,负载着皖北地区劳动人民的勤劳美德。它以脂香、脆爽的口感进入大众视野。吃牛肉馍,特别能“抗饿”,通常清晨七八点吃上一块,正午时分不吃饭,也不感觉到饿,这是旧时亳州人的智慧,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用到辛勤的劳作上,只争朝夕地耕耘在黄土地上,用一季的丰收来投入到更多的美食中去。 太和板面 太和板面也称为安徽板面、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特色小吃,因在案板上摔打而得名。通常用面粉加食盐、水搅拌,和成面团并揉搓,制成小面棒,涂上香油码好。制作时,边摔边拉,板面由此而得名。煮好的板面,清白润滑,晶莹透亮。放上青菜,浇上汤料。白的面条,绿的菜叶,红的汤料,使人食欲大增。 淮南牛肉汤 “上到九十九,下至刚会走,不喝牛肉汤,此生算白走”,淮南牛肉汤是苏豫鲁皖沪一带家喻户晓的名小吃,选料制作都非常讲究。 汤底须取江淮一带的黄牛骨,加几十种滋补药材及卤料久经熬制而成,千张和红薯粉丝配比均衡,煮好入碗,上铺一层劲道入味的黄牛肉片,加特制汤底浅浅没过,再浇上用自制的牛油炸淮椒所做的红油,撒上葱、蒜、香菜等辅料。让浓郁的味道成倍扩散,一碗鲜醇、清爽、浓香的淮南牛肉汤才能上桌。 阜阳枕头馍 枕头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南宋初年"顺昌之战"正值新麦登场,百姓使用新麦做成大馍带入城内,宋军每人发一个,饿时削一片充饥,困时枕头而卧,大馍重约2-6斤,堪称馍中劳斯莱斯。 枕头馍做工甚细,先选用精细白面揉和百遍,再用铁锅以文火蒸制,待馍焦金黄,厚达半寸才可起锅。馍瓣洁白,层层相包,吃在口中香酥柔润,虽干不燥,耐嚼而又松软。 阜阳格拉条 格拉条,是阜阳地区特色传统小吃。堪称阜阳人的意大利面。相传与苏东坡有关,是阜阳特有的一种食物,颇受当地人的喜爱。有嚼劲的面条、香香的麻油、带劲的辣油子,再加上豆芽和荆芥,最后再来碗豆芽汤,简直爽翻了。 芝麻酱、豆芽、格拉条之间相互调和。芝麻酱的香、面条的劲道、面的筋骨与芝麻酱的浓香,相互对抗的同时相互交融,在加上豆芽的爽口~这种滋味,只有一个词形容——完美。 任何美食,其实都是记忆 而关于食物的记忆又总是绵长的 皖北以面食为主,辅以杂粮和肉食 食物风格粗狂豪放 颇像初出茅庐指点江山的意气少年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美食 皖北美食所具有的独特食韵 根植于皖北人的记忆深处 赞赏 长按网站运营总监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