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 我们的行程安排是这样的: Day,北京-厦门-自驾-泉州(约00公里),宿泉州。 Day,泉州,宿泉州。 Day3,泉州-厦门(约00公里),宿厦门。 Day4,厦门,宿厦门。 Day5,厦门-鼓浪屿,宿鼓浪屿。 Day6,鼓浪屿-厦门-漳州(约60公里),宿漳州。 Day7,漳州-高北土楼群-初溪土楼群(约50公里),宿初溪土楼群。 Day8,初溪土楼群-厦门。厦门-北京。 酒店和住宿如果是带长辈老人或者小孩出行,那么住宿还是要选择好一些的酒店或民宿。再就是必须要带停车位,毕竟是自驾好停车很关键。本人出行一般是扶老携幼,小孩不到岁,所以选择的酒店会好一些。 酒店价格查询时间:00年6月6日(供读者参考) 全部总计住宿7晚大约元/人。 泉州(晚) 泉州泉商希尔顿酒店价格:高级大床房,约50元/晚,不含早。 泉州泉商希尔顿酒店位于福建省地区的泉州,距离开元寺5公里。泉州老城区的景点和美食,主要集中在鲤城区。 泳池和儿童游乐区域不错,小孩子很喜欢。 厦门(晚) 厦门瑞颐大酒店价格:高级大床房,约元/晚,不含早。 厦门瑞颐大酒店距离白城海滩仅有0分钟车程,距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有0分钟车程,距离中山路市中心有0分钟步行路程,距离厦门轮渡码头有5分钟步行路程,距离镇海路地铁站有3分钟步行路程,非常方便。 鼓浪屿(晚) 厦门鼓浪屿汝南海景别墅民国驻美大使店价格:奢华别墅海景大床房,约元/晚,不含早。鼓浪屿的住宿通常是比较贵的,不过也能找到一些性价比很高的旅馆或民宿,例如我们预订的这家厦门鼓浪屿汝南海景别墅民国驻美大使店。旅馆是由一幢建于年的老建筑——汝南别墅改造而成的,据说别墅原主人是民国时期美国驻厦门领事馆官员。别墅大门上方有一个老鹰雕塑,入内是一个小庭院。别墅位于鼓新路,从三丘田码头步行过来大约十五分钟。旅馆不带早餐,然而附近的龙头路周边有很多美食小吃,所以还是很方便的。 漳州(晚) 漳州万达嘉华酒店价格:豪华大床房,约元/晚,不含早。 尽管漳州只是我们此行的一个中转站,但老城还是有点东西看的。 初溪土楼群(晚)龙岩初溪土楼余庆楼客栈 价格:家庭房,约70元/晚,不含早。 初溪土楼群位于永定县下洋镇,是一个不太热门的土楼群,我们在这里住进了一座圆形的土楼——余庆楼。这座土楼建于清雍正七年(公元79年),距今已有差不多三百年的历史,并位列四十六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土楼之一。 车子可以直接开入初溪土楼群景区内,停车费0元/次,停车场和余庆楼之间隔着一条小溪,需要拎着行李走一段路,稍微不便。我们预订的是家庭房,最多可以住四人。因为客栈是土楼改造而成,所以设施相对简陋,不过还是很干净的,而且有独立卫生间。虽然不含早餐,不过可以在客栈旁边的餐厅就餐,0元/人,分量和味道都还不错。总体来说,余庆楼客栈的条件一般,但是价格不贵,如果你想体验一把住在土楼里的感觉,那就最合适不过了。 美食福建的美食可谓是远近闻名,闽菜本身就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地道的闽南古早味小吃。在出发之前,我还专门列了一个吃单,涵盖了众多名气响亮的老字号和小吃店。当然,还有在旅行途中,我们也发掘了一些值得一尝的店。为了方便各位参考,我特意将自己对各家店的评价列出来,包括口味、环境、服务、性价比等,五★为满分,按我们品尝的先后顺序排列如下(各人口味不同,仅供参考!): 泉州临家闽南菜(大众点评必吃榜):★★★☆ 东兴牛肉店:★★★★ 水门国仔老店(大众点评必吃榜):★★★☆ 侯阿婆烧肉粽(大众点评必吃榜):★★★★★ 小安记古早味手工麻糍(大众点评必吃榜):★★★★☆ 斯丹姜母鸭(大众点评必吃榜):★★★★ 秉正堂(大众点评必吃榜):★★★ 爱啊石花膏(大众点评必吃榜):★★★ 燕支巷灌汤包:★★★★ 厦门上青本港海鲜(大众点评黑珍珠):★★★★ 芋包嫂:★★★☆ 堂宴·老厦门私房菜(大众点评必吃榜):★★★☆ 黄则和:★★☆ 邵子牙贡丸·鱼丸:★★★★ 傅陈月华沙茶面:★★★★ 聪辉同安封肉(大众点评必吃榜):★★★☆ 阿吉仔:★★★★☆ 鼓浪屿海怪先生:★★★ 小厨神秘制烤肉:★★★★☆ 林氏蟹黄汤包:★★☆ 叶氏麻糍:★★★ 漳州建国蚵煎蚵面:★★★★★ 阿芳卤面:★★★ 公园后门四果汤:★★★ 永定老客家特色餐厅:★★★☆ 余庆楼:★★★☆ Day北京-飞-厦门-自驾00公里左右-泉州中国国航CA空客3(中型)全程大约需要飞行3小时左右 08:5首都国际机场T3:0高崎国际机场T4到达准点率00.00% 机票往返价格:/人(含税)00年6月日查询。 到达厦门高崎国际机场T4后,租车取车,然后午饭。驱车前往泉州。 全程约小时,高速费用约35元。入住酒店,放下行李。 先简单介绍一下泉州: 泉州古称“刺桐”,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底蕴深厚的古城,泉州始建于先秦,兴于唐代,盛于宋元,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刺桐港曾是世界级的大港口。而如今的泉州,依然留下了包括佛教、儒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的众多宗教古迹,五步一寺,十步一庙,泉州被誉为“半城烟火半城仙”,完全是名副其实。这些景点中的大部分都集中在老城区,走路就能到,个别稍远的地方,也可以坐当地特有的电瓶小公交,或者打滴滴都很方便。除此之外,泉州还有繁多的闽南特色小吃,而且好吃不贵。除了让我惦记的牛肉羹,还有面线糊、肉粽、石花膏、姜母鸭等等。 开元寺泉州开元寺,全称大开元万寿禅寺,是福建乃至中国东南沿海最重要的佛教寺院之一。说起开元寺这个名字,还有个来历。唐开元二十六年,唐玄宗诏天下州府,各建一寺,以年号“开元”为名,其中大部分被毁,但又有一些得以重建,目前国内仍然存有十几座开元寺。 如今开元寺已经是免票了。寺庙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除了东西双塔为南宋古迹外,其余主体建筑多为明、清两代所建。开元寺的山门和天王殿合二为一,殿内石柱上刻有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是宋代理学大家朱熹所撰,近代弘一法师所书。 山门与大雄宝殿之间的庭院是拜亭,地面尽是平整的花岗岩条石。庭院里共有十六座唐、宋、元、明四朝建造的经幢、宝箧印经塔、多宝塔、舍利塔和焚帛炉。其中的宝箧印经塔内有五代时期的经幢,幢身文字记载着榷利院。什么叫榷利院呢?根据这里的介绍,只得是泉州最早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这也印证了五代时期中国官方对海外贸易的重视,以及当时泉州海外贸易的发展。 庭院后方的大雄宝殿是开元寺的主佛殿,位于寺庙的中轴线上,始建于当代,重修于明崇祯年间。殿内最为独特之处,是石柱和桁梁结合处的二十四尊飞天乐伎的木雕斗拱,极具艺术性,在国内非常罕见。可惜的是殿内不允许摄影 大雄宝殿月台须弥座束腰处,有七十三个狮子与人面狮身的石刻,带有浓厚的古印度雕刻风格。据记载,这是明代重修开元寺时,从一座已坍塌的印度教寺庙移用至此的。也标志着泉州的兼容并蓄。 大雄宝殿的后面,是始建于宋代,后重建于清康熙年间的甘露戒坛。戒坛的意思就是佛教徒受戒的地方,目前全国寺庙中仅存的古戒坛仅有三处,除了泉州开元寺外,还有杭州的昭庆寺和北京的戒台寺。 说到开元寺最著名的地方,无疑是建于南宋时代的东西二塔,这一对我国现存最高的宋代石塔,代表了十三世纪中国石塔建筑技艺的最高水平。其中的东塔叫镇国塔,建于南宋嘉熙二年之淳祐十年(38-50年),八角五层,通高48.5米。 每层塔身外壁的石像各有不同,自下而上逐层分别为诸天神将、罗汉、高僧、菩萨、佛尊,一共八十尊。 西塔叫仁寿塔,建于南宋绍定、端平年间(8-36年),也是八角五层,通高45.06米,比东塔稍矮一点。塔身外壁的每一层,都有佛教人物的浮雕,与东塔一样也是共八十尊。 关帝庙泉州浓厚的宗教气息,除了佛教圣地的绵延香火,也在本土的道教信仰中可以窥见。关帝崇拜自古一直是国人的主要信仰之一,泉州的关帝庙自洪武以来历经多年,是关公信仰的六大祖庙之一,也是福建省最大的武庙。 闽南人是中国最早远洋出海的先驱,同样也把关公的信仰沿着大海一路传播到港澳台和东南亚,关于自古代表忠义、诚信,这也是传统商业文化最看重的,因此关公也就成为了商业的保护神,民间信徒众多,关帝庙成了闽南地区香火最旺的寺庙之一,闽南人们特别信关公,除了读书的事大家会去文庙找孔夫子,其它生意、婚姻、求职或健康等等所有事和愿望,都交给关二爷承包了。 庙宇始建于宋代,后来历经多次毁坏和重修,如今主体建筑为民国十六年(97年)重修,并在上世纪末再次修整。庙内主祀关羽,因为在民国时期增祀岳飞,所以也被称作通淮关帝庙。在全国范围内,文(文庙)武(关帝庙)都完好保存的城市并不多。 关帝庙实际上是由三座并排的庙宇组成,中间的主殿是“武成殿”,主祀的是关圣帝君关羽和岳忠武王岳飞,从祀二十四名将;西边的是“三义庙”,主祀刘备、关羽、张飞,配祀诸葛亮、赵云;东边的是“崇先殿”,奉祀关羽的三代先祖。 庙内至今保存有宋代大儒朱熹手书“正气”二字,以及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手书“充塞天地”等匾额,不过庙内不便拍摄,所以我就没有拍下来了。 临家闽南菜(宝洲路店)人均0元左右这时候已经是饭点了,干脆就去吃晚饭的地方吧。在大众点评上,泉州一共有八家必吃榜餐厅,我们这次尽可能尝遍。在泉州的第一顿大餐,我选了大众点评必吃榜的临家闽南菜。临家闽南菜是一家连锁餐饮店,总部位于厦门。泉州的这间分店位于宝洲路东海大酒店的二楼,门前可以免费停车,但位置不多。晚了就只能停到后面的收费停车场了。据说临家平时都是要排队等位很久的,这里的服务,据说是可以媲美海底捞,事实上确实也是不错的,从停车开始就有人过来引导,落座后也有服务员过来介绍菜品。餐厅的环境也比较有档次,氛围不错。另外,这里提供的不是普通茶水,而是可以无限续杯的米汤。 在临家再好不过的地方,就是可以一次过吃到众多的闽南美食。虽然此行已经专程安排打卡了众多的小吃,但因为闽南的美食太多了,我们不可能全都一去遍,所以在这里一起品尝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第一道菜是安海土笋冻,这道著名的闽南传统小吃起源于晋江安海镇,它的名字里虽然有个“笋”字,但其实和竹笋没什么关系,主要原料是沙虫,也叫做泥丁,学名可口革囊星虫。这种生长在海边沙滩里的蠕虫,分布在两广及闽南地区。把沙虫下锅熬煮,让其富含的胶质溶入水中,最后经过冷却凝结成块状,就做成了土笋冻。 强烈建议你鼓起勇气尝试一下。土笋冻一口咬下去,就像果冻一样充满弹性,配上特制的蒜蓉辣椒酱,吃起来口感更佳。美中不足的只有感叹一块的分量太小,让人意犹未尽。 接下来,是闽南煮套肠。套肠是闽南的一种特色食物,材料用的是猪小肠,需要把洗净的肠子像贪吃蛇一样一层层套起来,制作工序很繁琐。最后做出来的套肠咸鲜微苦,切面看起来像一个个年轮。就这么吃起来,也许会觉得味道有点清淡,可以蘸上一点辣椒酱吃。 闽南炸醋肉,这是我强烈推荐的一道菜。这款地道闽南小吃,起源于泉州。醋肉就是油炸的醋腌瘦肉,前期的腌制的配方让它拥有了淡淡的醋香、而油炸的火候则决定了外酥里嫩的口感。醋肉可以当菜,可以当零食,也可以作为面线糊的配料。 铁锅香煎山地鸡 明档现点现做,每次经过都会被香味馋到。用的都是散养5个月以上的河田鸡,这肉质也是紧实多汁到没话说了,撕扯间能感受到皮糯肉嫩,还有姜香溢出。鸡腿、鸡翅、鸡肉、鸡胗…点上一盘,就把鸡的全身安排得明明白白~分量大得完全不用担心不够吃。 东山小管酱油水 小海鲜大味道,让人难忘。 然后上的是两个点心,安溪咸笋包和石狮小芋圆。安溪是泉州下面的一个县,那里除了茶叶,咸笋包也是一个特色小吃,而这其中又以湖头镇的最有名。咸笋包看上去很像江南一带的青团,不过它外甜内咸,皮是糯糯的有点粘牙,里面的主要馅料是笋和肉,味道还不错。 石狮小芋圆,晋江石狮的著名小吃。在石狮,有个说法是因为芋圆谐音“遇缘”,所以人们认为吃芋圆会遇到缘分。外皮是用芋头丝和番薯粉做的,薄薄的一层,看起来晶莹剔透,内陷是香菇、虾仁和猪肉。 下面,是店里的招牌之一——小锅萝卜饭。其实就是闽南咸饭,说是小锅,不过分量不算小。泉州的萝卜饭曾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露了一把脸,从此在闽南以外的地方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米饭是一粒一粒分明的,干爽而松散。原本担心饭会不会太咸,实际上口味正合适。 元贝扒花心白,算是带汤水的青菜,里面确实是有不少元贝,味道正好提了鲜。 最后一个是顺昌灌白鹭鸭蛋,这种起源于南平市顺昌县的特色小吃,又叫蛋满灌,据说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原材料很简单,但是制作工艺很讲究技巧,首先需要在生的鸭蛋打在一个碗里,用牙签把蛋黄戳破一个小口,然后把猪肉、香菇等馅料一点一点地塞进蛋黄里,最关键的是不能把蛋黄打散,最后把蛋倒入沸水中煮至馅料熟透,制作而成。 Day泉州 东兴牛肉店接下来,我们要开始今天美食的第一站——东兴牛肉店,地点在庄府巷。看门面就知道这是一家有多年历史的老店,里面的环境也就仅仅是沙县的水准,然而这里却藏着一味地道的泉州美食——牛肉羹。 牛肉羹,顾名思义就是用牛肉做起来的羹。先把牛肉切成厚片,用刀背把肉拍松,拌上苏打粉、地瓜粉抓匀腌制一会儿,最后用牛骨高汤煮熟,加上姜丝就出锅了。这里装牛肉羹的碗虽不大,但牛肉的分量还挺多的,关键是价格真心便宜,才十块钱,强烈推荐。 还有干拌面,牛肉丸,肉粽。每人不到30大洋吃的又好又饱。和帝都的物价比起来,这简直是超值。 花巷天主教堂坐落在花巷的花巷天主教堂,建于96年,是一座哥特式风格的建筑,也是泉州市区唯一的一座天主教堂。这也是一座略带“网红”属性的教堂,因为它的外墙是粉粉的红色。不过,也许是因为日晒雨淋,粉色的外墙现在看上去已经不怎么鲜艳了。 泉州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多种宗教兼容并存,天主教(景教)于唐代传入中国,又于元代传入泉州。公元9年,教皇派遣传教士抵达当时的刺桐港,并于33年在泉州建立了中国的第二个主教区——刺桐主教区。 虽然在清雍正年间,天主教被政府禁止,但在鸦片战争后天主教再次传入泉州。96年,天主教多名我会在泉州修建了这座花巷天主教堂。 教堂内部比较朴素,没有色彩斑斓的马赛克图案,也没有装帧精美的油画,只有一排排长椅和一些简单装饰——中国的教堂大多如此。 泉州府文庙泉州府文庙位于古泉州城中心,毕竟泉州文庙规模号称是东南七省之冠,也是泉州最重要的古迹之一。 文庙既是祭祀孔子的场所,也是传播儒学的中心,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后来在北宋太平兴国年间(-)迁建到如今的地址。现存主体建筑修建于清乾隆年间的76年,建筑形式集宋、元、明、清四朝代,格局坐北朝南,包括文庙和府学两组建筑。 建于宋代的泮宫,位于文庙广场西侧,也称作圣贤门。原建于宋代,现存仿古建筑是94年所建,至今也有百余年历史。 首先看见的是泮池和泮桥,后面则是主体建筑——大成殿。 大成殿正中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两侧有四配——颜回、子思、曾子、孟子,以及十二哲人。根据介绍,殿身以四十八根白圆石柱承托,正面有浮雕盘龙金柱两根和檐柱六根,横架与纵架都采用了原木,是重檐庑殿顶抬梁式木结构。总而言之,就是代表了最高的规格(只有故宫太和殿是重檐庑殿顶),在全国各地的孔庙当中实属罕见。 大成殿的东西两庑,目前是作为陈列馆,介绍了很多关于泉州历史和文化方面的内容。此处是拍人像大片的好场所。 文庙旁的古厝,采用了闽南建筑里十分独特的砌墙方式——出砖入石。以大块的灰白花岗石与片状的朱红条砖穿插组合,颇有一种古朴方正之美。 清净寺从泉州府文庙出来,沿涂门街往东走,就到了一座清真寺——清净寺。寺庙最早叫做“圣友寺”,还有一个阿拉伯语译名——“艾苏哈卜大寺”。在宋元时期,许多阿拉伯、波斯和中亚的穆斯林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到泉州,并在泉州形成穆斯林社区。 清净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的公元年,即伊斯兰教历年。后来在元至大年间(公元30年),来自波斯设拉子城的朝觐者艾哈迈德·本·穆罕默德·贾德斯出资予以修缮,但礼拜大殿的巨型圆顶在明万历年间(公元年)的一次大地震中坍塌,仅留下了部分建筑的遗址。 进入清净寺需购买门票,门票3元,要注意的是售票处并不是在寺庙的门口,而是在寺院外墙的后面,找不到的话可以询问清净寺门口的检票员。 清净寺的建筑形式,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门楼由三层四道半穹顶或穹顶尖拱门组成,呈现鲜明的西亚伊斯兰教寺院特征,上面有望月台,是伊斯兰教斋月里阿訇登临望月,决定开斋日期的地方。 细心的人,会发现门楼北墙镶嵌有一段元代重修清净寺时的阿拉伯文石刻,记载了清净寺创建的时间和最早的名称。这段阿拉伯文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此地人们的第一座礼拜寺,就是这座公认为最古老、悠久、吉祥的礼拜寺,号称‘友圣寺’,建于伊斯兰教历四百年。” 进门左手边,是奉天坛遗址。奉天坛原为礼拜大殿,是穆斯林礼拜的地方,坐西向东,西墙是朝向麦加的方向。奉天坛原有一座巨大的圆顶,但是毁于明万历年间的地震,仅留下四壁和窗户。 遗址当中现存的十余根石柱,原本已倒塌并且散落它处,后来在上世纪末,人们把这些散落数百年的石柱收集,重新竖立于原位。与此同时,你会发现奉天坛的地面明显比外边的地面高出一截,这是因为原来礼拜大殿在地震中坍塌的圆顶和其他设施仍埋于地下,以致地面高出了一米多。 在清净寺遗址的东面,目前建有一座新礼拜堂,是由阿曼苏丹国在年捐赠建造的,据说建筑形式模仿了以前的奉天坛。 水门国仔老店下一站我们又开始吃了,去的是位于中山南路水门巷的水门国仔老店, 因为这家店的荣誉很多,“中华老字号”、“中华名小吃”、“福建名小吃”一个也没落下,而且还位列大众点评必吃榜,店里环境一般,不过价格也比较亲民。 “没吃过面线糊,便不算来过泉州”,面线糊起源于泉州,是一种用细面线和地瓜粉做成的地道闽南小吃。因为有地瓜粉汁勾芡,所以会很粘稠。食用面线糊的时候,根据个人口味添加配料,下面是价格表,旁边还有一行备注:因为猪肉涨价,所以所有猪肉类配料都涨价了一元。 水门国仔的面线糊称得上是糊而不烂,清而不浊,而且用料也算厚道。我加的配料是大肠、醋肉、海蛎。除此之外,一定要记得加一份油条,因为最经典的吃法就是面线糊加油条一起吃。下图看上去料不多,但实际上只是都沉到面线的下面去了而已,平均一碗也就二十块出头。 吃完面线糊,还要去旁边胭脂巷里的燕支巷灌汤包(人均0元左右) 四周都是挤挤挨挨的民房,几米宽的老旧街道,藏在小巷拐角处的燕支小笼包店,很不起眼,但却是这里火了十几年的老招牌。 来店里必点的还有蟹黄灌汤包,可惜的是蟹黄灌汤包只在每年的九月份才开始供应 蒸好的水晶虾饺晶莹剔透,皮薄馅多,每一口都可以吃到新鲜虾肉,吃起来很有嚼劲、软嫩鲜香。 鲜虾烧麦、凤爪、各类粥在店里也可以吃,并且价格都不贵 老板娘梁姐还用金针菇、杏鲍菇、蟹肉棒等一共6种荤素食材,做成了奇味酸辣汤,酸酸辣辣,很开胃。 天后宫吃完面线糊,本来还想着去旁边胭脂巷里的燕支巷灌汤包,没想到关门了,遗憾没吃成。接下来我们准备去天后宫,其实距离只有一公里多点,但考虑到老人家还是别走太多路,所以打了一辆滴滴,也就是起步价而已。 天后宫是祭祀妈祖的庙宇,关于妈祖林默娘,我就不在这里多介绍了,百度上很容易搜到她的故事。泉州在宋元时期作为藩泊客船聚集的大港,自然也有浓厚的海神崇拜。泉州天后宫始建于南宋庆元二年(公元96年),坐北朝南,山门、东西两阙,以及山门后的戏台,在上世纪修建天后宫前公路时被拆除,后来又得以重建。 石庭的后方是天后宫正殿,建筑依然保留了明清时期的木结构。殿内有三十四根高四米的圆形花岗石柱,浮雕的八骏、花卉及仙家法器,极为壮丽,是清代石雕的杰作,不过殿内禁止摄影。正殿后方的寝殿,目前是作博物馆用途。 在泉州,可以搭乘这种电瓶小公交车,每人两元,主干道按站停,非主干道扬手即停,非常方便。乘客在古城范围内只要告诉司机你要下车的地点,司机就会按乘客的上车先后依序送达。 钟楼 我们接下来要去的是侯阿婆烧肉粽,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先去看了一下位于东西街十字路口的泉州钟楼。这座建于年的钟楼,样式很奇特,主体以西洋风格建造却又融合了一些闽南特色。 侯阿婆烧肉粽人均0元左右,和帝都物价比起来超值 侯阿婆烧肉粽就在钟楼沿着东街往东走几十米,闽南的烧肉粽,起源于泉州,虽然同样是肉粽,却又与广东肉粽、浙江肉粽略有不同。钟楼附近其实不止一家烧肉粽,除了侯阿婆,比较有名的还有蓝氏钟楼肉粽和东街钟楼肉粽,也各有各的粉丝。因为侯阿婆家上了大众点评的必吃榜,所以我们就选了这家。 侯阿婆在泉州已经开了四十多年,店里的环境在当地的小吃店里算很不错了,干净卫生,装修得古色古香,店里的招牌是鲍鱼烧肉粽和干贝烧肉粽,我们点的是干贝的,用料还是很有诚意的,大大颗的干贝将粽子的鲜味提升了一个层次。而且,这里的粽子是蘸着花生酱汤汁吃的,使得口感更加浓郁,一口咬下去非常惊艳,绝对值得前来一尝。 此外还点了一份肉燕汤,肉燕也是福建的一道小吃,源自福州。肉燕的样子看上去跟扁食(云吞)很像,不同的是它是用猪肉加番薯粉手工打制而成的。但对比起他家的肉粽,肉燕汤就没有显得那么出挑。 泉州木偶剧团接下来,我们要去的就是今天的重头戏——泉州提线木偶剧,地点在西街附近的通政巷4号王氏宗祠旧址。在泉州民间,人们会把木偶戏叫做“嘉礼戏”,所以这里又被称作泉州嘉礼馆。这里每周二至周日的下午四点都会举行免费的公益木偶剧演出,因为前来观看的游客很多,场内座位又有限,所以尽量提前多一些到这里。 泉州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源于秦汉,据文献记载最迟于唐末五代时期已经在泉州及周边地区流行。泉州木偶剧团创建于95年,他们的表演多次荣获国内外艺术节大奖。平日下午的演出持续四十五分钟,前面十分钟是看一段关于泉州提线木偶剧的视频介绍,然后是四出精品小戏:《小沙弥下山》、《若兰行》、《钟馗醉酒》、《青春梦》。这真是老少咸宜。 《小沙弥下山》,讲的是一个小沙弥奉师傅之命下山化缘,没想到在途中风雨骤来,电闪雷鸣。小沙弥匆匆敲铎念经,祈求佛祖庇佑,谁料由于小沙弥平日诵经用心不专,情急之下念得颠三倒四,风愈狂雨愈急,小沙弥跌跌撞撞吃尽苦头,令人哭笑不得。 《若兰行》,是泉州提线木偶古戏《织锦回文》的片断,讲述了苏若兰千里寻夫的艰难历程。苏若兰本名苏蕙,字若兰,东晋时代前秦人,是魏晋三大才女之一,她仅有的一件传世之作是织锦《璇玑图》。 据正史《晋书·窦滔妻苏氏传》记载,苏若兰的丈夫窦滔在苻坚当政后,入仕前秦,任秦州刺史。后因被奸臣谗言,被流放至西域。后来苻坚然重新启用窦滔,镇守襄阳。这本来是好事,没想到窦滔在西域时却已另寻了新欢。苏若兰得知,将哀婉凄怨的情诗织成一幅共八百四十一字的回文诗,名曰《璇玑图》,寄给了负心的窦滔。窦滔追悔不已,回心转意,将苏若兰接到了襄阳,到头来终究是个美好的结局。 《钟馗醉酒》,在中国,“钟馗捉鬼”的故事,几乎人人皆知。虽然钟馗这位神仙的来历,众说纷纭,但并不影响钟馗信仰在民间的影响。 《青春梦》,演绎的是一位老妇人的青春之梦,这位老态龙钟的妇人,先是幻想起自己的中年时期,又回想起少女时期。就这出小戏来讲,更重要的是展示了泉州提线木偶高超的“变装”和“变脸”的技艺。 小安记古早味手工麻糍精彩的木偶剧很快就结束了,让人大呼还没看过瘾。看完木偶剧,我们走到了中山路,厉害的是这条路上保存了有国内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建筑之一。而我们的目的地,是中山路上的小安记古早味手工麻糍。 小安记古早味麻糍也是大众点评必吃榜的上榜餐厅,前段时间搬迁过好几次,目前店面的位置是在中山中路75号。店面装修非常简单,里面的座位不多,不过一般客人也是买了就走。这家店下午才开门,卖完就关门啦。平日人气旺得经常要排队的。 小安记主打的有古早味和花生味两种,老板娘会温馨提醒,古早味的尽快吃,以保持里面蛋酥是脆的。而花生味的会稍有些干,最好就着茶水一起吃。就个人口味而言,两种都很好吃,但我还是喜欢古早味的手工麻糍更多一点。 斯丹姜母鸭人均65元左右我们今天一天都是在吃小吃,晚餐得要来一顿正餐了,就是大名鼎鼎的斯丹姜母鸭。这家分店位于涂门街,其实就在清净寺附近。姜母鸭发源于闽南,其中又以翔安的姜母鸭最为有名。翔安在以前属于泉州府,现在属于厦门市,如今厦、漳、泉乃至台湾都有姜母鸭。 在泉州,名气最大的一家姜母鸭,就是这个斯丹姜母鸭了,“斯丹”二字取自创始人夫妻双方名字中的其中一个字。虽然这家店创办至今才十来年,但是在食客中的口碑确实极好的,如今也是大众点评必吃榜的上榜餐厅。临街的店面是点单和烧制姜母鸭的区域,摆了几十个砂锅很是壮观,用餐的地方则是在后面的巷子里。 “姜母”就是老姜,顾名思义,姜母鸭就是用老姜和鸭做成的美食。鸭子一般用的是番鸭,加上特制的调味酱汁,置于陶制土砂锅中,用文火烧00分钟烹饪而成。姜母鸭个头不算大,一只鸭一碟青菜和一份番茄蛋花汤,正好适合我三个成人的量。 秉正堂石花膏(T淘园店)吃完姜母鸭,本来我们这一天的觅食就结束了。前面说了,天后宫旁边的秉正堂老店也可以吃到。 秉正堂是泉州的一家老字号石花膏,前身可以追溯到清光绪年间的推车小摊。创立秉正堂的丁秉正是第四代传人,在南门附近开了一家店面——天后宫旁边的秉正堂老店,也就是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那家。如今秉正堂已经是第五代传人了,分店也越开越多。T淘园的这家秉正堂新店的装修很现代,不像一个传统的糖水铺,而更像是一个时尚甜品店。 石花膏的原料是石花草,又叫海石花,是用长在海里石头上的一种可以食用的海藻熬制而成的。做好的石花膏膏体呈块状,有点像果冻。 Day3泉州-自驾55公里约.5小时-厦门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厦门,一直是我最喜爱的国内沿海城市之一。 厦门一直是东南沿海军事要地。直到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署,厦门才正式开埠。并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里,逐渐称为我国对外交通贸易的四大港口之一。 厦门绝大部分的精华景点和美食,都集中在厦门岛和鼓浪屿上。假如只是粗略浏览的话,各待一天基本上也能尽览,假如想深度游览,则最好是住上个三到五天。 上青本港海鲜普通套餐每人50元左右,吃爽的生猛海鲜人均大概元左右我们到厦门的第一站,就是去吃午饭的地方——上青本港海鲜。这家店原本就备受厦门老饕食客的推崇,加上后来有陈晓卿《风味人间》的加持,而且上了大众点评黑珍珠榜,于是这里简直就成了厦门海鲜界的扛把子。店的位置在市区的后江埭,一条小路里面,但跟着导航走就能到,而且停车也挺方便的。 在闽南语中,“上”是“最”的意思,“青”是“新鲜”的意思,二者合起来就是“最新鲜”。据说店家有自己的渔船,这样保证每天都能供应刚打捞上岸的鱼虾蟹。店内环境就是海鲜大排档的模样,进门就是点菜区,尽是琳琅满目、张牙舞爪的生猛海鲜。 上青本港海鲜的六人黑珍珠套餐价格是元,这个价格对我们来说显然是太昂贵了。不过,这里还有好几款性价挺高的团购套餐,我们选了98元的3-5人海鲜套餐,有六菜一汤一主食。尽管我们只是点了一份平价的团购套餐,但服务员依然热情地给我们介绍了套餐里的几道菜。 海鱼酱油水,店里热度最高的一道菜,味道也确实很好。“酱油水”是闽南最经典的海鱼做法,通常用的是杂鱼,今天这里用的是俗名“打铁钵”的横带髭鲷,刺很少。先把鱼煎一下,然后加进以酱油和水为主的调料,最后的锅里一定要留有一些调料汁。海鱼酱油水最讲究的是鱼要新鲜,而且酱油甜咸要合适,而上青把这两点都做到了,非常推荐这道菜。 蛋黄焗虾,用咸蛋黄搭配虾肉,味道咸鲜,外脆里嫩,而且虾比较饱满。虽然在不少饭店里,非白灼做法的虾会不新鲜,但上青家的虾还是吃得出是很新鲜的。 花蛤炒海蛏,两种鲜美的贝类加上葱、姜、洋葱炒在一起,很入味,而且食材很新鲜。 虾姑萝卜汤,团购套餐里本来是石蟹芥菜汤,不过因为没有石蟹了,所以换成了虾姑萝卜汤。汤喝起来特别鲜,连喝了好几碗。 紫菜炒米,这是一道闽南特色的主食。用紫菜、鸡蛋、萝卜粒、虾米皮炒的饭,米粒很分明,用料也比较足。此外店里还送了自制的龟苓膏,吃起来也不错。总体来说,上青98元的团购套餐,性价比确实无敌,不过出品谈不上惊艳。如果想要品尝到他们家的海鲜精粹,最好还是得来一份黑珍珠套餐。 南普陀寺我们在厦门瑞颐大酒店稍微休息了一会儿,然后前往南普陀寺(步行.km)南普陀寺是闽南名刹,坐落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最初叫做泗州院。在元代,寺院被废,直到明洪武元年(公元年)重建,更名为普照寺。后来明末清初再次毁于战火,到清康熙二十三年(年)重修,定名为南普陀寺。 从北宋起,南普陀寺为临济宗的道场,自上个世纪以来,太虚大师、弘一法师、圆瑛大师等先后在此卓兴道场,讲经传戒。 南普陀寺免费。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南普陀寺各殿堂内部都是禁止摄影的。 寺院的主殿大雄宝殿,现存建筑建于民国时期,翻修于本世纪初。殿内供奉有本师释迦牟尼佛、西方阿弥陀佛和东方药师琉璃光佛。在释迦牟尼佛的左右两侧是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佛台左右则分别为色界天大梵天王和欲界天帝释天王。在大殿的后方供奉有西方三圣。 寺院的另一主殿大悲殿,最早为清初收复台湾的靖海侯施琅所建,后来毁于火灾,在年由太虚大师主持重修。殿中供奉有四尊观世音面向四方,正中为双臂观音,其余三尊为四十八臂观音,每个手掌中各雕有一只眼。 大悲殿的后面是藏经阁,楼下为法堂,楼上为玉佛宝殿。阁内藏着大量佛教典籍和文物字画,其中最为珍贵的有明代血书《妙法莲华经》、瓷塑大师何朝宗的名作白瓷观音。 在藏经阁的后方,就是南普陀寺的后山——五老峰了,据说是因五个山头形似五位老人而得名。虽然山不高,只有一百多米,但从这里爬到山顶,也要接近一个小时。 另一边,是厦门的新地标双子塔——世茂海峡大厦 沙坡尾下一站是沙坡尾,从南普陀寺打滴滴过去,也就几分钟的路程。以前这里是一个停泊渔船的避风塘,后来靠海的一侧修了演武大桥,大一点的船都进不去,就只剩小船能停进来。再后来,政府重新规划,几乎所有渔船都不让进了,把避风塘周边改造成一个了艺术区,各种各样的小吃网红店,咖啡馆,工艺品店集中在这里。 沙坡尾的旁边就是厦门双子塔——世茂海峡大厦 沙坡尾艺术西区,这里以前厦门水产品加工厂,后来把旧厂房以及室外空间进行改造,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艺术空间和创意市集。 芋包嫂人均0元左右逛着逛着肚子有点饿了,于是我们去了这边一家有名的小吃店——芋包嫂。 芋包嫂用的是产自宁德福鼎的槟榔芋,用手工把生芋搓碎,混入地瓜粉,里面包上肉馅、香菇,然后放进蒸笼里蒸熟。最后蘸上甜辣酱、芥末和几片香菜叶,就制作完成了。芋包一份7元,价格实惠。 当然还有肉粽,小笼包,鱼丸汤,海蛎汤,扁食汤和沙茶面等可选的吃的。 沙坡尾人气最旺的OnedayJolly。人均60元左右 它是一家集咖啡、Brunch、小物、服装为一体的综合美学空间。据说设计师有感于沙坡尾的避风港文化,将渔船和洞穴的元素融入到设计中,纯白的色彩,圆润的空间造型,简约却超有设计感,所以已经开放就迅速蹿升为小仙女们都爱去打卡的网红拍摄地,据说井柏然和伊能静也都在这里拍过好看的杂志照哦~ OnedayJolly的经营空间从二层开始,二层是Jollyshopspace,贩售女装、花艺和一些设计感的小物,还有三间特色的洞穴房间可以用来整间出租定制活动等等。三层是主餐厅,提供简餐、咖啡和酒水饮料。四层是一个开放式的天台酒吧,还有一个小小的五层露台,仅有几张椅子,可以用来拍照。 因为这里太网红了,每一层都有拍照的妹纸,所以全景我们基本都没有拍到 在双子塔亮起灯了之后,沙坡尾的景色还是挺美的。只是眼前那片平静的水面,没有了往日热闹的渔船,总让人觉得少了几分人间烟火气。 堂宴·老厦门私房菜(厦大店)人均00元左右晚饭我们选择的是位列大众点评必吃榜的堂宴·老厦门私房菜。饭店的位置在演武路富万邦美食城3楼观景房(肯德基楼上),明星出没餐厅和《十二道锋味》拍摄餐厅。 进门就能看见墙上有各种名人的合影。这里专门做地道的老厦门菜,据说不少菜式是复原了已失传的上世纪70、80年代的酒楼特色菜。 香酥芋泥鸭,是这里几乎每桌必点的招牌菜。相传这道菜是源于上世纪80年代厦门最高档的饭店之一的绿岛大酒楼,做法是先把鸭肉煮熟,撕成丝,然后裹进芋泥里一起油炸。蘸着香橙酱,一口咬下去外酥里嫩,味道很惊艳,不过价格也不贵,66元。 老厦门兰煎肝,兰煎肝也叫南煎肝,是一款地道经典的闽菜。猪肝切的很薄,咬起来感觉很鲜嫩,也很入味。 虾仁地瓜叶,虾仁切碎了炒在地瓜叶里,看上去没什么特别,但吃起来味道很好,美中不足是虾仁太少了,咋一看还以为是蒜末。(个人认为这称作海米更贴切,地瓜叶我们北方人吃得少,南方有个美称叫贵妃藤) 黄鱼煮面线,这个也几乎是每桌必点,黄鱼煎过没有腥味,奶白色的汤很鲜,面线细滑,分量也不错。三个人点了三个菜一个面线,最后吃了0多块。客观来说味道都还不错,但除了黄鱼煮面线外,其他菜的分量都比较小。 Day4厦门 邵子牙贡丸·鱼丸人均45元左右我们在厦门的酒店不含早餐,不过这不打紧,中山路附近就有很多小吃店可以饱餐一顿。首先我们来到的是邵子牙贡丸·鱼丸,这也是一家中华老字号。 邵氏鱼丸一碗六个,是实心丸,口感确实很Q弹而且有鱼的鲜味,汤底比较清淡。0元,加面再加5元 爆汁鲨鱼丸,是包心丸,一碗四个,但是个头比邵氏鱼丸要大些。外层口感同样Q弹,内馅是调过味的猪肉,咬下去会有肉汁迸出来,个人感觉,这个吃起来比邵氏鱼丸更好吃。5元,加面再加5元 比起这里的鱼丸,最好吃的我反而觉得是这里的青虾滑,一碗八条,里面是大大的虾肉,味道很鲜甜,秒杀火锅店里那些虾滑,让人回味无穷。 月华沙茶面第二站,月华沙茶面。就像“来长沙不吃臭豆腐等于白来”一样,来厦门不吃沙茶面也等于白来。在厦门的街头巷尾,到处可以见到沙茶面的招牌,而在这其中名气最大的有三家,分别是八市的月华沙茶面、湖滨的四里沙茶面、民族路的乌塘沙茶面。因为从中山路去八市最方便,所以我们就去了月华沙茶面。 店家的招牌全称是“傅陈月华沙茶面店”,不过当地人都习惯叫月华沙茶面。别看这家店像苍蝇馆子似的很简陋,不过酒香不怕巷子深,常年顾客盈门,络绎不绝排长队。尽管地方不大,但是翻桌很快,所以也不用等很久。真正会玩的旅行者就是这样寻找当地人每天光顾的小馆子小铺子。 据说沙茶面是8世纪从南洋传到闽南的,以沙茶酱为汤头。店里的沙茶面分两种,普通的一碗8元,经典的一碗6元,区别在于有没有加大肠。就我的感觉来说,月华家的面本身一般,但是料很多,而且汤头的味道很不错,滋味略甜而不腻。 黄厝海,本地人眼中最美海滩 游玩tips: 黄厝海滩是一个天然免费的海滩,就在环岛路上,距离曾厝垵不远,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连同一起游玩。 门票:免费 科技馆,大小通吃的科学乐园 厦门科技馆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厦门唯一一家“国字号”的研学旅游基地。由于帝都有科技馆,不是带小孩的话可以忽略此景点。 整个厦门科技馆的五大展区都是互通的,非常开阔,展馆之间自然衔接,在“探索·发现”和“创造·文明”展区,还会有小二层的展台,设计明晰又合理。 在“海洋·摇篮”的展区里,还有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等比模型,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整个“海洋·摇篮”里我觉得最有意思的项目就是深海电梯,游客进入一部电梯,运用5D电影特效,让游客们体验从海平面下潜至万米海沟深处所经历的美妙、奇幻又危机四伏的海底世界。整个游戏大概7分钟,除了视觉上的震撼效果,还有真实的震动、摇晃等体验感,让你十足的过了一把潜水艇的瘾。 厦门大学南普陀寺的南边就是厦门大学,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于9年,拥山临海,是中国最美校园之一。现在想要进去厦大是比较麻烦的,非在校师生,平日(周一至周五)只有中午:00-4:00和晚上7:00-4:00两个时间段可以入内,需要通过“U厦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