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昌县大事记(三) 清 顺治三年() 八月二十三日,唐王朱聿键与监军钱邦芑等一行抵顺昌。次日,清军追至。唐王与数骑突出,入汀州。顺治四年() 县义军首领杨九畴(又名杨日□,谟武人),联合外地王国用义军,于七、八月两度攻县城未克,后又与明宗室德化王联军再次攻城。十月十九日夜,城破。次年二月,清军复顺昌。六月二十七日,新委知县练志锦入城视事。康熙十二年() 四月初四日,龙山塔落成。塔高七丈余,七层,花岗岩筑构,迄今完好无损。年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康熙十三年() 靖南王耿精忠反清,兵占顺昌,居民供饷、役苦不堪。耿授元坑团练张存为总兵,令率军攻江西。张存不愿从耿,由江西铅山县逃归元坑。七月,仁寿饶元从京经商归来,劝张存密图内应破耿。饶赴江西求见大将军康亲王,军前献策,告之张存愿举兵内应。康亲王授饶元为密院参赞军机、张存为总兵,差官黄英偕饶入闽与张秘密联络。次年,张存募兵固守元坑,牵制耿兵。九月初四日,耿军猛攻元坑,张存阵亡。村民遭害惨重。康熙二十二年() 知县郭锳为主修,黄宣总纂,重修《顺昌县志》,成稿六卷,现上海市图书馆有存书。康熙三十六年() 饶元为清廷平定耿精忠叛乱,镇守边疆屡建战功,诏授都督同知加荣禄大夫,追赠三代一品。雍正十三年() 县丞复设驻仁寿,拨管北乡十图,政区仍归县辖。乾隆十四年() 华阳书院(今人武部)落成。乾隆三十年() 知县陈锳主修,吕天芹等为编纂,重修《顺昌县志》,成稿十卷。现存福建省图书馆。嘉庆二年() 六月十二日戊刻地大震,声如雷。嘉庆三年() 十一月二十五日陨石雨降城郊,密如雨。嘉庆十八年() 五月大水涨入城,沿河多数民房冲塌,损失严重。道光十二年() 知县贾懋功,举人游全通、廖宗成等将嘉庆八年()由谢钟瑾修撰的未刊行县志手稿,修改后付印刊行。现存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咸丰三年() 郭万忠、杨三仔等在九龙山聚众起义,称红巾军。咸丰五年,郭、杨率部向建阳唐科一带出击。同年十月,延平知府金万清、都司陈庆祥率官兵至顺昌围剿。咸丰六年十月,守备王三韬率敢死队二百余人深入安富(今大布村)与红巾军连战三日,王及把总余飞凤、吴高升等皆丧命。金闻报率亲勇三百余驰援,至万全坑,陷入重围,全军覆没,金被俘。同年,延建邵道员袁懋绩围剿红巾军,在雄鸡斗被义军击毙。咸丰七年九月闽副将毕定邦率部抵顺昌围剿红巾军,义军在雄鸡斗、白布塘一带受挫。咸丰八年八月,太平军翼王石达开与红巾军首领郭万忠联合,由建瓯间道入上洋,直捣顺昌县城。城破,知县朱汝霖丧命。同月,浙江总兵周天培偕同副将郭启华、参将马承恩等入闽,分三路围攻上洋、谢屯等地红巾军,义军及乡民被大肆掠杀。九月,周所部进逼县城,太平军退出县城南移,部分红巾军转至农村。次年,分散在顺昌农村及邵武、建阳各地的红巾军,因部分首领变节投降,起义终于失败。咸丰七年() 七月二十一日,永春县农民军首领林俊转战闽北,于仁寿村头鸭母巷被乡勇以土炮击伤阵亡。光绪十五年() 七月,大干江西籍船民与闽南籍客民械斗,双方死伤甚众,且愈演愈烈,当时居民倍受惊忧。省、县调兵弹压,二十六日夜,停泊在富屯溪畔之江西船帮遇官兵袭击,放火烧船,死伤累累。二十九日,官兵追至玉泉山,将帮头杨班虎、余东南、吕贵庭等擒获,解县处死,余众逃匿。官兵借弭患之名,将汀州、兴化,闽南客民刀枪器械尽数抄没,群众受害非浅。光绪二十四年() 知县钟国华上书督、抚,建议开籍,纳客户入籍顺昌。自此,留居县客户遂安于耕作,子弟亦能“与考应试”。光绪三十年() 举人高登鲤等倡议合并华阳、六贤二书院为县立高等小学校,高任校长,为顺昌新学之始。光绪三十一年() 兴办漠布(今谟武)完全小学,为本县第一所乡村学校。 是年 创办县邮寄代办所,次年改为邮政局。光绪三十二年() 高登鲤筹集1.5万元,创办顺昌县垦务公司。光绪三十四年() 福州教区薛良道(西班牙人)入上洋镇传天主教。宣统元年() 成立初等小学教育会和劝学所,高世恩任会长兼所长。宣统二年() 二月高登鲤当选为省咨议局议长。宣统三年() 东区榜山。南区元坑,西区大干、干山,北区洋墩、蔡坑等地蝗虫为害,啃光毛竹叶。当年笋干产量大减。 是年十一月九日,杨丙羊在天台山聚众准备起义,为知县张调燮探悉,急调把总庄万春和驻上洋管带何鹿焜等,率清兵数百与民团深夜偷袭。义军不敌。杨丙羊因伤被俘,次日于县城东河畔英勇就义。 是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后,福州宣告光复电达顺昌,各界人士欢呼光复。 文字来自《顺昌县志》中国统计出版社年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陈玉玲校对:吴建桥审核:张经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nchangzx.com/scxzf/100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