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文旅强市报告摘登 着力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标杆”。朱子文化、闽越文化、茶文化、红色文化等闽北特色文化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深入推进,文旅融合深度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文旅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文旅强市建设富有成效。 实施文旅强市工程,塑造新时代富美新南平城市名片。深入挖掘闽北厚重的文化底蕴、旅游资源,把南平建设成为文化强市、旅游名城。 ▲建阳考亭文旅项目,再现宋代“清明上河图”繁华市景,融入闽北非遗文化,整合特色商业,给游客带来全方位沉浸式的旅游体验,实现“水美经济+夜经济”融合发展。图为航拍的考亭文旅度假区板块。闽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如何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如何以武夷山“双世遗”为核心,深化全域旅游,打响朱子文化品牌?如何保护好古建筑、古民居、古村落,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建设文旅强市,打造富有闽北特色的城市名片?代表们围绕这些热点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推进名城名镇名村建设党代会报告提出,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以珍爱之心、尊崇之心推进古建筑、古民居、古村落保护修缮和当代复兴。对此,党代表、建阳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卫兵表示,下阶段,将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保护利用资金投入,确保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落实落细;全面加快认定工作,根据历史文化价值,分类认定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坚定、科学、持续地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邵武和平古镇作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拥有50年以上历史的各类建筑栋。做好古建筑、古民居、古村落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工作至关重要。”党代表、邵武市和平镇党委书记熊立表示,邵武专门成立了以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和平古镇保护开发与文化传承领导小组,并专门成立工作专班,多渠道筹集保护资金,高起点规划,统筹推进和平古镇古建筑、古民居、古村落的保护开发建设和文化传承工作。今后,将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突出价值导向,把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挖掘出来、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更好传承弘扬、物化活化。党代表、邵武市桂林乡横坑村党支部书记梁敏建议,保护传统古村落要以党建为引领,以项目为抓手,突出保护提升,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进行抢救性修复,在保持其传统风貌的基础上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打造世界级朱子文化品牌“党代会报告提出‘把朱子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更好地传承弘扬、物化活化、打响品牌’,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党代表、武夷山市五夫镇党委书记李小勇表示,五夫镇是“朱子故里”“理学摇篮”。接下来,他们将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深入推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推进文旅融合深度发展,加快实施五夫朱子文化园项目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把五夫打造成世界朱子文化的核心区和朝圣地,及朱子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国家级示范区。积极对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谋划一批朱子文化的大项目、好项目,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争取项目早日落地。 朱熹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闽北度过,给闽北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朱熹的思想和理念也成为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内容。代表们纷纷表示,要深入挖掘梳理朱子文化的内涵,采取多种形式保护、传播朱子文化,让朱子文化扎根闽北,走向世界。 “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青少年是传承和发展朱子文化的主力军。”在党代表、武夷山市余庆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彭有姬看来,朱子文化的传承发展要结合学校教育,突出地方特色,把当今阅读工程和朱熹倡导的读书法结合起来,构建具有闽北地方特色的教学,通过中小学教育,推动闽北文化体系建成。“首先要让朱子文化进校园、进课表、进头脑,用多种形式,将深奥的朱子理学精髓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文化。”彭有姬建议,可以开发校本课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图文、故事等形式,辅以教师的讲授,让朱子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此外,她还提出,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朱子文化主题活动,挖掘朱子文化的衍生文化;在教师节、毕业季等时间节点组织师生开展“朱子敬师礼”“谢师礼”等非遗活动,活化利用朱子文化。 “我们将朱熹诗词中晦涩难懂的内容转化为通俗易懂、耳熟能详的唱词和语言,通过悠扬的曲调和婉转的唱腔表现出来,这更有利于朱子文化的传播。”党代表、南平市南词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副主任肖向丽建议,可以将非遗作为朱子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和载体,通过南词等非遗表演、展示,将朱子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朱子,进而对朱子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吸引人们到闽北实地探寻朱子遗迹遗存,推动朱子文化走出深山,走向世界。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快补齐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代表们对此纷纷热议。 党代表、建阳区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柳仙秋表示,近年来,建阳区认真开展攻坚破难行动,加强市区一体协作,以打造全国文明城市和优美文明现代的南平中心城市为目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大会战、马路市场集中整治行动、制定出台建阳区建筑垃圾运输管理办法等,不断提升精细化城市管理水平。接下来,将以高标准继续推动老区改造、城市绿化、亮化等工作落实,创新工作机制,在各方面发挥城管力量,做好创城工作。 “年以来,延平区在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方面积极改进和创新管理方式,探索制定了‘5+2+X’联合执法机制,经过三年多的工作实践,城区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环境品质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党代表、延平区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四级调研员刘春华表示,现阶段,他们将持续加大创城执法力度,聚焦占道经营、暴力抗法等难点问题,加强梳理,强化整治,巩固成效,推动创城工作常态长效。 “我们社区是个由林场和棚户区改造而成的社区,社区老人、小孩占比大。”党代表、顺昌县双溪街道西岗社区党委书记林建华说,自社区成立以来,积极探索以近邻党建为引领的社区服务模式,创新推出“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居民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可获得志愿服务支取权益,在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的同时,有效提升居民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社区党支部作用,加强文明劝导,同时加大投入,完善社区图书馆、停车位等基础设施,建设文明和谐睦邻友好的社区环境。”林建华表示。 专访“深化”“物化”“活化” ——党代表、武夷学院党委原书记吴邦才谈朱子文化传承发展 “朱熹是南宋时期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撰写《四书章句集注》,创建朱子理学,影响中国社会数百年,且远播海外,影响深远。”党代表、武夷学院党委原书记吴邦才表示,党代会报告提出“深化拓展朱子文化‘一区五工程’建设,把朱子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更好地传承弘扬、物化活化、打响品牌”,为朱子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吴邦才看来,朱子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非常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朱熹提出的教育理念、“忠孝廉节”等思想主张,时至今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吴邦才表示,要打响朱子文化品牌,首先要“深化”。一方面要深化认识,在全市上下达成共识,将传承弘扬朱子文化纳入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纳入全市发展战略中,凝聚合力,共同打造朱子文化品牌;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朱子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了解其精华所在。其次要“物化”。加强对朱子文化遗存的保护,对朱子遗迹进行必要的修缮,推荐申报一批与朱子文化相关的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等,让朱子文化以“看得见”的形式传承发展。然后要“活化”。加大对朱子文化的研究力度,结合新媒体等形式,多途径宣传推广朱子文化研究成果,加强文化交流,推动文化认同;突出文旅融合,将朱子文化的内涵和精华转化为旅游产品,如将朱子故居、朱子美食以及朱熹的诗词、曲乐等转化为景点、特色饮食、互动体验项目,将朱子生平足迹转化为旅游线路,开发“研学”“游学”等“旅游+”产品。 加快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访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文谦 “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建设大武夷旅游核心区,以武夷山‘双世遗’为核心,坚持全市‘一盘棋’,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为我们未来五年文旅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文谦表示,全市文旅系统将围绕建设武夷山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的目标定位,聚焦“扬优势、增亮点、谋卖点,锻长板、补短板、上新板”等重点工作,持续优化提升供给侧,吸引需求侧,实现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超越。 实施强龙头增效行动。加快旅游业态培育,重点做好茶文旅深度融合文章,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培育开发特色美食业态,推动茶演艺项目更新迭代;深化“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推进“体育+”“农业+”“美食+”“红色+”“研学+”旅游,补齐服务配套短板。 实施树品牌升级行动。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立足建设武夷山世界级旅游景区目标,着力打造原生态体验、养生、环境教育、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加快建设环武夷山国家公园旅游带,推动邵武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阳、延平、顺昌、光泽、浦城创建省级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县(市、区);建设一批“风情小镇”“花漾街区”“魅力乡村”,创建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金牌旅游村、全域生态旅游小镇等。 实施拓市场营销行动。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构建全媒体宣传体系,拓展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重点客源市场,深化大武夷旅游联盟合作,加强闽东北协同发展区、衢黄南饶联盟花园等跨区域合作,建立区域常态化互访和联合营销机制,实现宣传渠道共享,市场共拓。 实施优服务提质行动。打造智慧旅游平台,依托智游大武夷APP、全福游APP“一部手机游大武夷”城市站点,开发“低碳武夷行”小程序,构建“一云多端”的一站式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持续优化旅游服务环境。 基层连线延平区巨口乡乡贤王商国:巨口乡这几年发展迅速,乡里对明清古厝因地制宜地保护性开发,既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吸引了许多乡贤回乡发展。我从年回乡经营民宿,只用了1年时间就收回成本并持续盈利。重焕生机的古厝既让村民有了收入,也让乡村热闹起来。希望乡里在探索“古厝生态银行”发展模式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乡村基础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打造更多的文创产品,带动乡村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更好地传承发展。 ▲巨口乡土厝变身为民宿。 建瓯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方兴淼:随着建瓯博物馆新馆建成,迪口值庆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启动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修缮等一批文化项目的实施,建瓯魅力文化之城的名片愈发闪亮。当下,我们拟对老城区部分街巷进行整体性保护开发,持续打造一批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一批古建遗址,申报提升一批文保单位,重现千年古建州风貌。加大对建瓯朱子文化遗存的保护和修缮,全力打造“千年建州,理学圣地”,持续深化拓展朱子文化的学术传播和交流。同时,加强文旅产业发展,加大文创产品研发,加快建州文化IP开发运营,提升文化品牌价值,让城市有“根”有“魂”、有个性有品位、有魅力有活力。 ▲航拍的建瓯博物馆新馆外景。 市级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敏:我在建阳做建盏有十年了,当地政府十分支持建盏行业发展,打造了建盏一条街,成立了建盏文化交流中心,开展建盏文博会,组织全区的建盏企业去外地参展,宣传建盏品牌,搭建线上销售平台,为建盏行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大环境。接下来,我计划打造建盏文化推广基地,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建盏文化,目前基地内的展示厅、演示厅都已建成。我希望今后政府能够帮我牵线搭桥,多对接一些高等院校,让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走进高校年轻群体,给这项古老的烧制技艺注入更多年轻活力,让年轻人喜欢上这门技艺。 ▲建盏文化旅游街(陈琦辉摄) 来源:闽北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nchangzx.com/scxzf/1100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