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原文可通过下载,或点击左下 事件: 近期,LED芯片公司:晶元光电、三安光电、安普光、华灿光电等,封装公司:木林森、信达光电等,相继传出上调产品价格信息,调整幅度大致在5%-10%,对行业产生积极影响。 评论: LED芯片价格反弹,激烈洗牌后供需关系改善: 相关公司普遍出现5-10%涨价。全球LED芯片大厂台湾晶元光电于今年5月份就已针对部分产品调高价格15%以上。国内LED芯片龙头三安光电于8月25日也发函针对中小尺寸产品价格上浮10%。下游封装领域,国内绝对龙头木林森也计划在9月1日起上调显示屏RGB灯珠价格5%,同样,信达光电也于同一时间,上调RGB灯珠价格5%。除了上述这些公司,另外LED产业链相关涨价公司还有华灿光电、国星光电、安普光、天合光电等等。行业呈现普遍涨价的情况。 激烈洗牌后供给端明显收缩: 1.前期粗放式扩张导致产能过剩,价格战引发激烈洗牌,落后产能淘汰 LED行业由于前几年的政策及补贴扶持产能迅速扩张。根据GLII统计数据显示,-年,国内LED外延芯片设备MOCVD从台增长到台,增长超8倍。期间新增的台MOCVD绝大多数都得到了地方给予的每台万元到万元的不等补贴。粗放的扩张,导致产能过剩情况出现,从而引发激烈的价格战。-年取代60W白炽灯的LED灯泡均价跌幅分别达到30.7%、23.4%、11.6%,取代40W白炽灯的LED灯泡均价跌幅分别达到19.3%、17.9%、14.5%。而芯片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年芯片价格跌幅近30%,且年1季度仍旧延续下跌趋势。经过几年,尤其是年的价格战之后,国内许多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差的厂商纷纷转型或减少产能。 2.补贴取消,新设备投入较大,新建产能大幅缩水 在年补贴取消后,新增产线机台的投入变得非常大,单台MOCVD的价格达万元左右,许多企业并不能够承担。根据全球MOCVD主导厂商Aixtron和Veeco(两家厂商占据全球90%以上份额)今年目前仅约30台订单的情况,对比和年全球、台MOCVD的出货量来看,新增产能大幅缩水。 下游显示与照明行业景气,需求端依旧旺盛: 1.LED显示相关公司业绩良好,持续高增长 全球LED显示市场规模在年即达到亿元左右。其中中国市场达到亿元,同比年增长月23%。且根据OFweek行业中心预计,到年,国内市场将超过亿元,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1%。 其中,LED小间距显示近年异军突起,由于其具有无拼接缝、显示效果好、成本下降快、寿命长等优势,已逐步替代DLP等大屏拼接显示。相关小间距显示企业业绩增长明显。根据LEDinside数据,年上半年,艾比森小间距显示屏实现签单约2.3亿元,同比增长约65%。洲明科技小间距产品收入增长64%,订单额增长77%。利亚德小间距高清显示屏订单剧增,已突破11亿元,同比增长%以上。 LEDinside预估,年小间距LED的消耗数量将达到亿颗,随着封装材料逐渐实现国产化,成本的进一步下降,以及LED小间距显示的渗透率提升。预计到年其消耗量将达到亿颗,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6%。产值也有望从年的3亿美元成长到年的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1%。 2.LED照明渗透率仅3成,空间仍大 照明是LED下游主要的应用市场,根据第一LED网的数据,大致占比在69%左右。而根据DIGITIMES数据,全球LED照明市场规模近年来也增长明显,从年的17.5亿美元,增长到年的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0.5%。但其渗透率依旧不高,在年仅为27.2%。因此,其成长空间依旧巨大。 且近期,根据我国国家发改委及五部委在年11月发布的“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路线图”,我国白炽灯实施淘汰的最后试点是年9月30日,10月1日起,将可能禁止进口和销售15瓦及以上的普通照明白炽灯。在白炽灯淘汰的重要时间点临近与节能灯普及多年的情况下,我国城市照明或将迎来一波更换LED的高峰期。 受益于全球逐渐淘汰白炽灯,以及LED照明产品价格的不断下降,全球LED照明的渗透率有望从30%左右进一步提升。而中国作为占据全球LED照明产品80%左右产量的生产基地,未来有望显著受益于LED照明渗透率的提高。 LED行业集中度将继续提升,优秀公司将显著受益 年以来行业并购明显加剧。据阿拉丁新闻中心不完全统计,年中国LED行业并购整合加剧,年1-11月,中国LED行业并购金额达到亿元,并购案例达53起。其中大额并购案例明显增加,并购额过亿案例数达39个,占比73.6%。跨国并购亦有6其,并购金额达亿元,占比55.9%。今年情况来看,并购依然火热,不少LED照明企业开始进行横向或纵向并购,许多企业将资金投往LED以外的领域,如互联网、传媒、体育等谋求转型发展。同时,海外产业链整合并购也不在少数,如华灿光电认购韩国株式会社SemiconLight、利亚德收购美国平达电子、三安光电合并环宇通讯半导体、东山精密拟并购美国MFLX等等。整体行业并购加剧,未来行业集中度有望快速提升。 行业前几名占据主要市场,其规模效应带来的强盈利能力有望保持强者恒强态势。以芯片厂商为例,根据第一LED网数据,中国本土前五大芯片厂商的市占率在年就已达到67%,并预计年达到71%。其前几名的厂商有望通过其规模效应,保持更强的盈利能力。而此次涨价,对于大的厂商来说,可以通过采购的量来平摊芯片涨价的缺口,但是小企业就没有这个实力来接受涨价在生产成本上造成的缺口。整体看来,芯片领域有望延续强者恒强的态势,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公司在LED芯片强盈利能力已获证明,二期产能精准投放后续有望快速受益行业改善 高成本管控能力已获证明,是公司核心竞争力。澳洋顺昌创新的“内部公司制”管理制度的出色成本管控能力,已在金属物流配送和LED芯片领域获得证明。金属物流配送在行业整体承压的情况下,毛利率仍能保持持续增长,净利率水平一度超过竞争对手2倍(行业平均约1-2%,公司约5-6%)。LED芯片在年也获得33.1%毛利率,仅次于龙头三安光电。年上半年由于一季度的拖累,二季度虽有15-20%毛利率,但LED整体毛利率体现为10.9%,同比下滑较大。但三季度已回复至20%以上,预计后续随行业整体回暖,经营情况有明显改善。 LED二期计划再扩3倍,把握时间节点快速扩张。公司前期已通过发行可转债募集5.1亿元,由于行业情况未明朗,推迟了投产进度。三季度行业经营情况回暖后,积极推进二期产能建设,目前已采购设备,计划再扩相当于1期3倍的产能,届时月产能将达到80万片,规模明显提升。由于新机台相比其他竞争者的老机台具有明显较高的性价比,有望后续保障公司产品盈利能力,预计其竞争力将逐渐体现。由于公司前期已有成熟MOCVD设备调试及生产经验,预计产能将较快投放,于明年年初逐步投产。 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传统主业金属物流配送汽车零部件比例有望持续提升,稳定增长;LED业务触底回升,适时扩张有望明年充分受益行业回暖;三元锂电业务明年另有超目前3倍产能投放在即,且剩余超半数股权收购预期强烈。公司短期业绩增长或有压力,但明年将迎来爆发,值得期待。预计公司16-18年净利润//百万元,EPS0.24/0.41/0.50元,对应16-18年的PE分别为45X、27X和22X,维持“买入”评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