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颍地处中原腹地,位于河南省中部,漯河市北,许昌市南,因濒临颍水而得名。全县辖9镇6乡,个行政村,75万人,总面积平方公里,共有大小河道18条,全长公里,水域面积亩,较大河流有颍河、清潩河、新沟河、蜈蚣渠。 小商桥位于临颍县与郾城区交界的小商河上,为一座坦拱敞肩式石拱桥,原位于历代官道上,始建于隋开皇四年,现桥主体属北宋建筑风格,元、明、清均有修葺。小商河为古时商王经此而得名,桥因河而取名,河因桥而出名。年,小商桥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浙江人,光绪三十三年任临颍知县,重“工艺厂”、“学堂”等建设,因县库空虚,行“劝捐筹款”法,损绅商利益,以“侵吞各款”、“穷奢极靡”等上诉巡抚,被削职为民。后居开封,卖字为生,曾回昔日为官的内乡筹款度日,百姓纷纷解囊,致年逾花甲的章炳焘热泪纵横,女儿长跪以谢。 贾咏,字鸣和,号南坞,临颍人,12岁从吕韬启蒙读书,14岁入邑学为第子员,弘治九年进士,授编修,嘉靖六年致仕,官居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进武英殿大学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人称贾阁老。临颍关于贾阁老传说甚多,最有名为“一步二石三眼井”,现南街村有二石三眼井遗迹。 汉魏受禅碑,共两通,即《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与《受禅表》碑,立于繁城镇汉献帝庙内。前者记载四十六位公卿将军联名劝说曹丕当皇帝的奏章;后者记载汉魏受禅过程及对曹丕的誉美之辞。唐刘禹锡《刘宾客佳话》载:“繁城受禅碑为王朗文、梁鹄书,钟繇携刻,堪称三绝。”故又称“三绝碑”。 杨再兴,江西吉水县人,祖籍汤阴,初为曹成部将,与流寇一般。绍兴二年,岳飞讨曹,杨领兵拒之,斩飞将韩顺夫及飞胞弟岳翻,后兵败降飞,成为岳家军骨干,曾为岳飞破伪齐。绍兴十年,战金兀术于郾城,获“郾城大捷”,后领三百轻骑于小商桥遇金兵,战死,葬于小商桥,当地俗称“杨爷墓”。 临颍县城原为城颍邑,出现于西周时期,位于现在的固厢乡城顶村。公元前年(西汉)将城颍邑置县,城因临颍水而定名临颍,属豫州部;公元年(隋)颍水外溢,临颍县城被大水淹没,城址从固厢向南迁到龙脾岗(今黄土岗),在最高处筑建新城,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临颍县城。 颍阴大致是今天许昌,与临颍毗邻,古时同属颍川郡。汉末,荀氏为颍阴望族,史载荀淑为战国荀卿(即荀子)第十一世孙,淑八子俱有才名,时人誉为“荀氏八龙”,名声最盛为荀爽,著名谋士荀彧为荀爽侄儿,荀彧从子荀攸则为曹操五谋臣之一。荀彧玄孙荀嵩在《晋书》中则被称为“颍川临颍人”。 荀灌,女,晋时颍川临颍人,平南将军荀嵩之女,三国谋士荀彧五世孙女。建兴三年(年),杜曾兵围宛城(今南阳),荀嵩当时镇守此地,城中粮尽,年仅12岁的荀灌请缨带兵穿越包围,搬救兵击退了杜曾。荀灌历来有荀灌娘之称,是传统孝行德育的范本,荀灌搬兵救父的故事在民间也演绎得很精彩。 窝城镇,年从王孟公社新建窝城公社,年改乡,年改镇,地处临颍东北边陲,东邻鄢陵,北靠许昌,是古时三地交叉的商业重镇。“窝城”,因地势低洼似鸟窝而来,镇内有窝城一村,附近约2平方公里夯土筑成的城垣遗迹,为三国曹魏屯将屯田驻守之地,后为大将张辽封地,名曰张辽城。 华严寺,北宋年间建于商高宗庙东侧,南临商城,故名商城寺,又因藏经阁存有华严经卷,被敇号为华严寺。遗址在临颍城东三十里,三家店村南一里处,高八米,占地五十余亩,基址如龟形,首尾四肢具备,寺院建于龟背之上。寺以“华严”为名的古今具有,名最盛者为山西大同华严寺,是辽代遗迹。 纣城,位于临颍县城西南20公里处,为殷商故纣城,又名永清镇,是临颍四大古镇之一。传说曾是纣王行宫,后为纣王儿子武庚封地,所以取名“纣城”,县志中亦有纣王偕妲己在此游玩筑城之说;以纣城千年古槐为中心,周围分布着摘星楼、莲花池、望花台、妲己洞等与殷商纣王传说有关的遗址。 杨再兴墓,俗称“杨爷墓”,位于临颍南12公里小商桥处。绍兴十年(年),金兀术起兵12万攻临颖,杨再兴领轻骑至小商河遇金兵,轻骑阵亡,杨再兴被乱箭射死,史载其尸焚得箭簇2升。今墓前有清时祭庙1座,立清石碑5通。冢前有一断碑,隐约可识“再兴坟墓”4字,相传为岳飞枪尖镌刻。 申凤梅,女,临颍人,越调艺术家,以“活诸葛”蜚声剧坛。11岁学艺,14岁登台;年为毛泽东演出,年进京轰动京华,京剧三大家之马连良破例收其为徒;其塑造“诸葛亮”有“再世诸葛”之誉,为一代越调的象征与标志,形成了独特的“申派”艺术;年去世,今骨灰安放在项城望陵园。 临颍繁城有马井村,境内有一大土丘,传为楚怀王墓。楚怀王历史上有两位,前怀王为战国楚君熊槐,后怀王为熊槐之孙熊心;前怀王生前被秦所囚,前年客死异乡,史载遗骨葬枝江百里洲;后怀王生前为项羽所制,前年被其部将追杀于郴城,陵墓在今天湖南郴州。繁城马井村楚怀王墓应系为误传。 瓦店镇,年设瓦店公社,年改乡,年建镇,位于临颍城东7公里处;以“瓦店”为名的村镇较常见,此镇名因烧制陶瓦而来,至于始于何时已无可考,但古瓦店街有“日出万罐”之说,即便今天,还有从事陶业村落;除瓦店村外,境内亦有盆张、陶庄等以陶瓦命名的村子,陶窑旧址时有发现。 临颍置县始于公元前年(西汉),原为城颍邑(在今固厢城顶村),当时属豫州部,即颍川郡;宋属颍昌府,金属许州昌武军,元、明、清属许州;民国21年属河南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该公署驻地在今许昌;年,临颍属许昌专区,年,漯河由县级市升为省辖市,临颍县划归漯河市。 蟠龙寨,又名火神台,位于繁城南街境内;汉献帝刘协与魏文帝曹丕先后居住于此,故名蟠龙寨,后曹丕驻军军粮火焚于此,后人于焚粮处塑火神像,故称火神台;古时正月初七,繁城人上台烧香拜神,吃捞面为火神庆生;年,蟠龙寨毁于破四旧,当时有大量烧焦麦粒发现,为粮仓之说提供了佐证。 李漂海,原名李毛孩,驻马店人,4岁眼疾致盲,5岁时父亲要弃于海中,母亲抱住得以幸免,10岁得知此事,改名漂海;13岁学修锁,后学修各种电器;年获残疾人技能奖,时任省委书记侯宗宾赞为奇人,应邀到英、法等国进行技术表演;年,在路边收养残疾弃婴;李漂海原居繁城,后落户南街村。 三家店镇,位于临颍县境东部,古有临颍东门之称,昔日临颍辖东西两“店”,南北两“桥”,东店即为三家店;以“三家店”为名古今皆有,且村乡皆有,临颍三家店地处临颍逍遥之间,原为一个小村,不少买卖客商在此投店,村有三店,故称三家店;年建三家店公社,年改乡,年改镇。 黎公弁,字之冕,江西临川人,明诗人、学者,时与黎近、黎公弁、黎公颖、聂大年并称临川“三黎一聂”;正统九年(),任临颍教谕,次年修《临颍县志》(已失),此前县志已失,抄本缺漏甚多,黎公弁“据经援史,仍旧凡例,别纂为书,分次五卷”;今杨再兴墓留黎公弁“河流向东南”诗一首。 李海欣,生于年8月,临颍王孟坟台村人;年入伍,在年收复老山的战争中(中越战争),其率14名战士坚守号高地;7月12日越军偷袭,10多个小时的激战中退敌6次,歼敌人,坚守住了阵地;战斗中,李海欣牺牲,“十五勇士”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的高地,后被称为“李海欣高地”。 楚王陵,位于临颍城北10里,巨陵娄庄村东,传为楚王虚陵墓;明杜柟引郦道元《水经注》曰:“大陵即巨陵,在临颍。其地属郑,春秋时以其名设大陵邑,汉设巨陵亭”;遗址原亩,今约30亩,上边是农田,解放后不断有石斧、骨针等文物出土,考证确定此地属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为古颍河岸。 方晓松,保钓人士,网名“拔刀屠倭”,人称“刀哥”,生于年,临颍王孟方楼村人;2年8月12日,随香港保钓行动委员会往钓鱼岛宣示主权,7人于15日成功涉海登岛,方为唯一内地人,曾扛五星红旗狂奔于钓鱼岛;17日归国,授予“登岛英雄”称号,现为中国民间保钓联合会华南分会理事长。 迎风寺,位于城南1公里董畦村,始建于明,原名清凉寺,传康熙49年(年),玄烨南巡途经此地,遇雨进寺避雨,雨住挥笔改名迎风寺;原为中原四大名寺之一(少林寺、白马寺、相国寺、迎风寺),清末多次修葺,抗战时屡遭破坏,年被拆毁;今存寺碑四块,2年在原址上重修迎风禅寺。 陈星聚,字耀堂,临颍陈村人(今台陈);年中举,年组织乡团抵御捻军,保卫台陈和临颍,因功于年授官,先后任顺昌、建安等地知县,年升任首位台北知府;年中法战争中,法军攻台北、淡水,68岁陈星聚亲自督战保卫了台北,次年因疾病逝于任上,追封三品道台,遗体归葬故里。 光绪年间,王采玉嫁许州繁城(今临颍繁城)一郑姓农民,生三子,大儿郑绍发(俗称郑发)、二子郑二发、三子郑三发;年许州闹灾荒,采玉携6岁“三发子”至开封,给一蒋姓师爷当奶妈,后做填房到了浙江奉化,其子更名蒋中正;中正后任民国总统,郑发先后两次南京寻弟认亲,一时传为笑谈。 李十二娘,临颍人,生卒名不详;年,杜甫曾观其师公孙大娘舞剑,年又观李十二娘舞剑,俯仰五十年,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并序,抚事慷慨,留下“临颍美人在白帝”千古诗句;公孙大娘是开元唐宫第一舞人,与盖聂、荆轲、裴旻并称四大剑圣,草圣张旭曾观其舞剑而得草书之神。 皇帝庙,位于县城东南6公里,东连陈庄、西接台陈、南邻郾城、北靠城关,是临颍南大门;传刘、关、张在此扎营,后人修三官庙纪念,刘备称帝后改皇帝庙,沿为村名;年置中心乡,年改公社,年改乡;有“蒜乡”之称,所产大蒜西汉末开始为宫廷所用;境内有小商桥、杨再兴墓等古迹。 ----------弄里得劲的分割线-------- 点击标题下方“临颍而居”鍥涘窛鐧界櫆椋?鍖椾含涓鍖婚櫌鏄亣鐨勫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