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26日,在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组织安排下,由福建旅游投资集团、连云港市花果山风景区、顺昌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顺昌县宝山风景区和灌南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组成的西游记文旅景区考察团一行,来到瓜州榆林窟进行考察交流。榆林窟,又名万佛峡、榆林寺、上洞子,位于瓜州县(原安西县)城南70千米处,洞窟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直立的东西峭壁上,因河岸榆树成林而得名。从榆林窟洞窟形式和有关题记推断,应当是开创于隋唐以前的北魏时期。从壁画风格和游人题记结衔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开凿和绘塑,进行过大规模的兴建。榆林窟洞窟存在43窟,分布面积平方米,壁画总面积平方米。彩绘佛、道图铺,彩塑佛、道造像身。洞窟当中唐3窟、五代8窟、宋13窟、西夏、元各4窟、清9窟。榆林窟同莫高窟在内容、艺术风格、绘画形式方面一脉相承,同为姊妹窟。榆林窟壁画保存完好,其中有些形象为其他地区石窟所未见。年敦煌文物研究所考察榆林窟时,在第2、3窟中发现了唐僧取经图,它们绘于西夏时期,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唐僧取经壁画,比吴承恩写《西游记》早了多年。此后人们又陆续在榆林窟第3、29窟和东千佛洞第2窟中发现了4幅西天取经图。其中一幅《唐僧取经图》壁画中,只有唐僧、白马和一位尖嘴猴腮的胡人,并没有猪八戒和沙和尚。这个胡人正是学界普遍认为的“孙悟空”的原型——石磐陀。 东千佛洞第二窟有两幅唐僧取经图,分别位于北壁西侧和南壁西侧的《水月观音图》中。 东千佛洞第二窟北壁西侧唐僧取经图及线描图 东千佛洞第二窟南壁西侧唐僧取经图及线描图 通过榆林窟景区邢老师的讲解,考察团一行对榆林窟的历史、文化以及艺术价值有了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在西游记文化研究领域,榆林窟是极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和参考资料。连云港市花果山风景区、顺昌县宝山风景区、灌南县二郎神景区与瓜州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杨靖武以及榆林窟景区负责人,在美猴王主题文创产品的创作和开发、西游记文化研究与西游记文旅景区合作以及文物保护和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 榆林窟景区在西游记文化研究上具有很高的学术和艺术价值,是研究西游记成书及主要人物原型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因榆林窟壁画保存完好,内容丰富,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在瓜州地区西游记文旅线路的规划上,榆林窟景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nchangzx.com/scxzf/754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