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2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胸前挂满勋章、年近九旬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宛延寿,站在“顺昌路记忆地图”这块背景板前唱起了俄语歌——那也是出生在顺昌路的他,作为文艺兵跨过鸭绿江后为志愿军战士唱过的歌……

“记忆地图”这块背景板就竖在顺昌路号沿街面,宛延寿的歌声不一会儿就引来了周边居民和路人。

这是日前在淮海中路街道举办的红色文化节中,颇受居民欢迎的互动活动,仅5平方米的露天街面“舞台”一天吸引了位走过路过的人参与。

/百年马路迎新生/

5月30日,顺昌路户居民在黄浦一征所、淮海中路街道及相关居委的合力下,大型旧改基地“黄浦区建国东路69街坊”二轮征询签约酝酿期首日签约比例以98.43%的数字提前生效。这意味着,曾经见证上海百年发展历程的顺昌路将迎来新生。

见证上海百年发展历程的顺昌路将迎来新生

多年前,这条路被法国人称作“市场路”(MarketAvenue),因为年这里建成了一座面积达到1平方米的室内菜场,还名扬海外。

中国第一袋味精也诞生于此,年“佛手牌”味精在此投产。

天厨味精厂旧照

天厨味精厂搬迁后,原址迁入过凹凸彩印厂,如今这里仅留一片停车场。

曾经的天厨味精厂和凹凸彩印厂如今仅留一片停车场

这条路不过1.3公里长,却也是密集的美食街。有开了多年的盛兴点心店,大馄饨一碗10个14元;年后成立至今的华良切面店……

华良切面店

时至今日,还有入过电影《纽约纽约》的和平美发厅仍然开业。路人介绍:“这两天交关小姑娘跑来想烫大波浪……”

和平美发厅

上海中学国际部学生郑浩和他的同学

出现在活动现场。

这群中学生主动融入街道、社区、居民家里,采访、整理文字,拍摄照片和视频,成为他们“未来城市研究项目”这门选修课的课外实践。

“心城市”创始人、课程导师朱一宁,辅导这些学生学会如何用脚步丈量城市,以镜头诉说故事。他透露,这其实也是上中国际部老师与他商议,如何让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初心”:“这些外籍学生平常只去K11、环贸等商场,虽然也去过新天地、参观过中共一大纪念馆,但没想到往南走点路就会到顺昌路这条那么有烟火气的马路。”

北邻新天地商圈,南接徐家汇路,几经城市更新之后,仅仅余米的顺昌路南段,完好保存上海市井繁华气息的时日无多。

居民们走进细看“顺昌路记忆地图”

学建筑出身的朱一宁透露,上海如今居住在石库门里的居民不足全市人口的10%,此前这个数字还维持在30%。石库门,这类上海独有的建筑也势必减少……因而,他辅导学生在一个学期里,每周从徐汇区赶到黄浦区一次,采访了年近九旬的宛延寿、始终打扮地一丝不苟的“旗袍阿姨”李凤艳以及居住在这里很多年、如今依依不舍却也热切向往美好新生活的居民们。这里的居民最自豪的是两件事——地段顶呱呱以及自家有抽水马桶。

“旗袍阿姨”李凤艳

这里的居民最自豪的是两件事——地段顶呱呱以及自家有抽水马桶。

/温馨回忆满心间/

因而,竖在顺昌路号门口的背景板上,画上了街区地图,地图上的地点,则是由一张张街景照片构成。

顺昌路记忆地图

照片里有红房子西点、老北京涮锅、鸿茂家常菜、写有建造年份“年”的门头、永年菜场等街景;

地图上贴着许多街景照片

照片旁则是顺昌居民的暖心留言:“结婚、生女儿、青春、回忆……”“40年满满回忆,再见,童年到中年”“祝百年顺昌路繁荣昌盛”“感谢共产党”……

地图上满是顺昌居民的暖心留言

插画师Phil还特地在这条路上流连了一周,捕捉到了几位“典型人物”——和平美发厅的王师傅,经营了30多年服装店、每天都一身旗袍优雅而来的李凤艳,弄堂口的老裁缝王师傅……为他们绘制了肖像并制作成明信片。

插画师Phil绘制的居民肖像

朱一宁透露,其实这张地图的“发布”,曾有人提议放在室内搞个仪式就行,但他坚持“就要放在街上,让百姓参与”——这就是“共创模式”,要让百姓不仅成为被采访者,也要成为自己生活的社区美好回忆的创造者。

在这段充满回忆的城区即将旧貌换新颜之际,如何让“无形的”记忆永不消逝?把它们固定成文字、照片、视频,制作成地图,变成“有形的”作品,其过程本身也是一种“行为艺术”——而只要有情有心,人人都可以成为这样的艺术家。

旧城改造的步伐,迈向的是更美好的生活;但过往的青春也浸染于旧城的一砖一瓦之中。

“顺昌路记忆地图”上有一句话:“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点明了这一艺术共创模式的意义。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形状会改变,但城市的灵魂永留存。

定格城市空间的暖与美

城市空间的更新,

也如人的新陈代谢,

总是向美向上向青春。

但被时代洗涤的也依然会有令人心头涌起暖意的,正如顺昌路居民的心声:“结婚、生女儿、青春、回忆……”“我的童年到中年”。

人类发明文字、照片、视频;

写书、拍电影、搞创作——最终能敌过时间的,只有艺术;

最终能定格城市空间的暖与美的,也只有艺术。

居民在“顺昌路记忆地图”前拍照留念

推进“顺昌路记忆地图”的“心城市”创始人朱一宁还讲过一件真事。他在面试招聘时提了一个问题:举办一天的活动,想要吸引人自发参加,大概需要多大的展陈面积?应聘者曾就职于一家著名展馆设计、建筑活动策划公司。她认真地想了5分钟,表示估计要平方米。朱一宁说:“我们只要5平方米。”5平方米,就是“顺昌路记忆地图”摆放在顺昌路号门口、人行道上的面积。

居民、路人纷纷写下留言

虽然只有5平方米,但是他们的前期工作、现场工作繁杂而深入。上海中学国际部的外籍学生花了一个学期“预热”;现场,他们还“现抓”路人尤其是顺昌路居民采访、拍视频,还准备了礼品:“写感言的送条小毛巾,愿意接受视频采访的可以送个环保袋。”各种礼品很快就送完了,因为这个起初看起来像是街边练摊的“轧闹猛”活动,很快演化成了共情、共创的行为艺术。

虽然顺昌路上的居民要搬迁了,宛延寿已经打包好行李,准备后天搬家,但是顺昌路所属的淮海中路街道建四居委还会在。这里的居委活动室依然会在城区换新颜后存在。

所以,这些源自“共同记忆”的艺术品,依然有展示的空间。这一定格城市空间的暖与美的方式,依然可以推广开来。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朱光

编辑:吴旭颖

图片:朱光摄、“心城市”提供,部分来自网络

?新民晚报文化部

近期推荐

??这个“非遗日”,上海有一场永不落幕的精彩大展在等你

??夜幕降临,到思南夜派对“发现”12家博物馆→

??今早,你抢到票了吗?

??当石库门“对画”宝塔山,红色基因与延安精神碰撞出全新艺术火花

??第24届上影节排片表发布!我们帮你划好必抢重点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nchangzx.com/scxzf/98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