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千百年来, 多少顺昌游子沿着富屯溪,漂泊远方; 故乡,别梦依稀; 乡愁,亘古不变。 顺昌博物馆所处的城市位置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研究项目用地与城市的内在联系,以在地性思考与隐喻性创造为平衡点,以融入市民日常与承载游子记忆为切入点。在地,为人,博物馆不单是一个用来收藏与陈列展品的空间,对于其所在的城市而言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展品、一处平台、一个符号,寄托着百姓游子的乡愁情感,阐释着一方文化过去未来。 鸟瞰图 总平面图 — 小城故事项目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群山环抱,富屯溪穿城而过,基地选址于城市核心区,南面与龙山隔路相望,远眺人民英雄纪念碑,北倚富屯溪,接临滨水游步道。基地东西面宽长,南北进深窄,呈梭形,横置于山水之间。 项目建设内容包含:顺昌博物馆、城市规划展示馆、办公管理用房、文物库房;同时考虑该馆日常运营,建筑师参与功能策划与定位,补充了报告厅、文化书吧、咖啡厅等功能。 顺昌博物馆作为普通的县级馆,并无特别著名的重要藏品,反而是建筑融入市民日常与承载游子记忆成为了设计思考的切入点,展示根植于这片土地的文化,并成为市民心中的回忆,是顺昌游子的牵挂,在这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溪上远眺 隔溪相望 — 设计策略连通开放将有一定长度的用地置于自然的山水画卷之中,建筑形式避免了城市人流与沿江步道的隔离,并以积极的方式去对话山水,以建筑作为媒介,打造一处“可穿越的城市游园”,多维度面向城市开放,将山水连通而非阻隔,向城市开放而非闭塞。沿河立面 城市客厅博物馆的基地位置是整个城市沿江慢行系统的重要节点,将建筑底层抬起,形成具有相当尺度的城市灰空间,可供大量人流停留,并延伸至富屯溪边;城市客厅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城市环境,这里有滑板少年的身影,街头艺人的歌声,歌舞剧团的舞姿,他为市民日常生活与文化活动提供场所空间,也被市民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场所意义。建筑空间与市民活动城市客厅观游路径 以城市客厅为空间序列的起点,组织博物馆及城市规划展示馆的主入口,并考虑临时展厅及报告厅独立使用的可能性。博物馆及城市规划展示馆的参观流线都是以各自的综合大厅为核心,推陈出新,串联起完整的参观流线。博物馆以综合大厅结合楼梯,组织分布在一至三层的展厅,城市规划展示馆则以城市沙盘为中心,通过旋转坡道的联系,在满足参观需要的同时,衔接一、二层之间的展示功能。博物馆与城市规划展示馆之间的连接空间,为兼顾展览展示的文化书吧,旋转坡道螺旋而上,延伸至建筑屋面的城市阳台,衔接沿河游步道,将建筑的内部流线也融入城市空间。这是整个建筑空间构成方式的一大特色,人们通过有形的内外建筑界面来识别无形的空间。入口空间 城市阳台结合滨江步道设置拾级而上的大台阶延伸至建筑屋顶,打造城市阳台,一览山城美景。为了能够打造一处完整的上人屋面,将建筑设备合理设置,通过沿建筑外墙设置的天井,一方面满足相关办公用房的采光需求,另一方面满足设备用房的取风需求。并在室外场地的适宜位置集中设置中央空调室外机组,实现了屋面零设备。干净完整的第五立面 保留树木将场地内原有的树木保留并移植至城市客厅的中央,沐浴阳光的同时,成为城市客厅丰富空间关系的视觉焦点,让公众感受建筑界面的亲和宜人。大树,也是场所记忆的标识,外部环境的变化为城市生活带来新机,市民活动因建筑的存在发生改变,而大树下的小城往事却依然被津津乐道。—建构生成 结构体系 将城市客厅最大限度的打开并将自然光引入室外中庭,建筑主体采用了框架剪力墙(少墙)结构,并以两侧剪力墙为支撑,通过一组48米跨度的曲面桁架实现了底层开放无柱空间。圆形的中庭是城市客厅的灵魂,但大面积的掏空造成了结构空间的缺失,因此设计通过短桁架将其东侧拉起,西侧底层落地,巧妙实现了最初的设计构想。 圆形中庭 1轻集料混凝土填充踏步 厚岩棉板 3镜面不锈钢板吊顶 宽线脚 5室内吊顶 6竖向斜面折面玻璃幕墙 1深灰色铝板包边 2浅灰色石材湿贴 3干挂浅肤色砂砾岩石材 4火烧面花岗岩面层 5竖明横隐玻璃幕墙 6横龙骨截面尺寸 7竖龙骨截面尺寸 8直径圆柱 9钢梁看线 10镜面不锈钢板吊顶 节点详图 材料选择 为了能够呈现简洁厚重而又不失现代的建筑气质,建筑以石材、玻璃、镜面不锈钢板为主材。中庭吊顶的选材为边长mm的三角形镜面不锈钢板,时光下的光影斑驳,与外墙粗犷的自然肌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城市客厅的日常都被如镜的顶板记录,远山近水也在此交汇,营造一种人在画中走,画在镜中留的意境。石材工艺石材应用在建筑的主体及博物馆综合大厅的墙面上,采用的石材为芝麻白,单片板块尺寸xmm,厚度mm,自然破开,同时保证最薄处厚度40mm,以满足幕墙背栓的挂装要求。自然面石材的开凿工作,全部由人工完成,形成了每片石材随机的自然肌理,上墙后效果和谐统一。简洁明了的石板压扁,清晰勾勒出建筑轮廓的曲线,粗放随机的墙面肌理呼应了当地的山城韵味,刚柔之间也别具一番韵味。石材立面 —结语 山重水复犹世事,富屯溪畔转瞬间。顺昌博物馆的设计始于年,由一纸蓝图的设想到跃然纸上的呈现,历时五年,但他所承载的一方文脉与生活记忆却已走过千年。更喜福地洞天处,清风明月又一天。建筑以亲切开放的姿态融入百姓生活,又以恰当的方式唤醒对传统文脉空间的联想,已获得共鸣。圆形中庭 顺昌博物馆通过在地设计来平衡城市的山水空间,隐喻一脉相承的地方文化,它是市民活动的空间载体,是游子乡愁的寄托,更是一件展品、一个符号、一种情怀,静卧在富屯溪畔,阐释着过往,期许着未来。屋面大台阶 室内中央天井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剖面图 项目名称丨顺昌博物馆 项目业主丨顺昌县城市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丨中国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 设计单位丨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施工单位丨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主持建筑师丨董丹申、吴震陵 建筑设计丨赵博、章嘉琛、颜慧、赵黎晨 结构设计丨周建炉、南晶晶、潘加富、胡波 给排水设计丨汪奕贝、张楠 暖通设计丨宁太刚、张蔚琳、陈海俊 电气设计丨杨文征、俞侃 智能设计丨马健、江兵、倪高俊 幕墙设计丨史炯炯、王皆能、王建中 室内设计丨李静源、胡栩、卢晓凌、方彧 景观设计丨吴维凌、徐聪花、章驰、何颖 照明设计丨庞笑肖、俞媛铭、肖舒峥 建筑面积丨.2平方米(地上.4平方米,地下.8平方米) 设计时间丨年-年 建成时间丨年 建筑摄影丨赵强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nchangzx.com/scxzp/1138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