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如汉山 刘兴中 君不见,天下第一山,山山有奇观,险如华山,壮如泰山,奇如黄山,但最值得一提的是祥如汉山。 当日出东山,一轮红日从汉山东角喷薄而出,一群群男女老幼或步行或驱车穿梭于汉山上下,汉山登日,已成为都市新宠,成为了人们登山观日,休闲健身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可谓祥山、祥云又祥日,一逢祥山精神爽。 汉山究竟几多祥,养在深闺无人识?早在西周时期,西周实际主政的国君周公姬旦便参与了在汉山脚下设坛的国家祭祀活动,以祈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而后汉王刘邦效之,于汉水之滨设坛拜将,于汉山脚下设坛祭祀。至此,祈福天地,诉求吉祥作为汉山的文化传统和文化遗存流传至今。如今拜将坛犹存,汉山祭坛今安在?可惜至今无考。有学者认为汉山国家祭坛遗址应该在周家坪协水镇一带。也好也罢,不见当年周公神、汉王武,唯一留此汉山祥。 自古帝王多迷神。在古时,人们生存环境恶劣,资源匮乏,文化文明低下,治理能力有限,寄托天护神佑以求国泰民安也是一种美好。因此帝王国君常于名山设坛祭祀,以祈福国泰民安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也是帝王看得比较重要的一件国家大事。如同清帝于泰山祭祀一样,早在西周时周公姬旦就开始于汉山祭祀,说明那时的汉山就已经声名远播了。 当踏入汉山景区,首先迎入眼帘的就是祈福广场,仿佛还原了汉山国家祭坛的恢宏气势。红色祈福巨门,高耸入云。祈福墙,万福呈祥,如挂满墙上千姿百态的福锁。刘邦巨型石雕,衣袖翩翩,高大豪迈,一展大汉雄风。以福字演义的各形雕塑小品分布于广场四周。亭台楼榭,小桥流水,彰显汉风古韵。整个广场可谓福气满满,福泽四方。沿景区祈福路盘旋而上,当漫步于祥云廊,如诗如画,园林、休憩设施分布其间。当夜幕降临,夜明珠"福"光普照。路遇一飞仙石,从天而降,名曰“如意石”,又曰“好运石”,只见游人们你摸一摸,我拍一拍,只求沾点福气,或祈福金榜堤名,事业顺昌,万事如意。当风过菜花黄,在过风亭赏油菜花海一定是不一样的感觉。当来到飞石谷,又名金石谷,只见无数光滑巨石布满山谷。"梁山石燕飞,汉山飞来石",仿佛是从外星,从银河飞泄而来。谷中日月潭,寓意着日月同天,天下共祥。当登上金顶,一个离天庭最近的地方,一阵清风佛来,感觉神清气爽,更感觉这儿充满着仙气,一定是神灵通天的地方,一个福佑华夏的地方。金顶,一种别样的感觉。在金顶,广播转播塔状如避雷针、避邪针、平安针,又似定海神针般屹立于至高点,方园几十公里肉眼可见,护佑着一方平安。最后抵达好汉亭,凡登上金顶的应该都是好汉。 每当周末来临,来祥山登日已成了游人们的向往之地,可谓熙熙攘攘,车水马龙。汉山,已成为人们心中的福山、吉山,天下第一祥山。 汉山原名旱山。游览时,你将发现汉山不旱,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这是一个藏风纳水之地,土质肥厚,植被茂密。在这里,村庄阡陌,人居半山,炊烟袅袅,可谓神仙福地。 游汉山时,你会看到在山坡特别是在谷地散落着众多光滑石头,甚至是巨石。按理说没有大河的冲刷何来如此大的巨石,莫非是飞来之石?在远古时代,汉中为一片汪洋大海,被称之为古汉中海。随着造山运动,地壳抬升,海水退去才形成了现在的汉中盆地,才有了汉山、梁山等诸多山系。典故"梁山石燕飞"证明了梁山是由海底抬升而形成的。以致于当雨过天晴时,随着热胀冷缩梁山上的贝壳化石从岩缝中崩裂开来飞向天空,形成似石燕在天空中飞翔一样的景观,故名梁山石燕飞。同样,汉山飞石也类似于喜玛拉雅山上的光滑园石。喜玛拉雅山上的光滑园石被科学家证实是喜玛拉雅山从海底抬升起来后从海底带上来的,为海底冲刷之石。看来汉山飞石不是从天外飞下来的,是从海底飞上来的。其来之不易,必定是吉祥之石、如意之石。所以,下山时别忘了捡拾几块"石如意"带回家作为纪念吧。说不定还能捡回几枚石燕呢。 至此,是否有种汉山归来不看海的感觉?因为你已经把汉山海底看了个够。 作者简介 留坝县书画家协会会员,擅长书法、绘画、大型山水浮雕、人物雕塑设计制作、音乐创作、写作及文化设计包装,在留坝县中学大校史馆有其人物雕塑、山水浮雕、校歌及赋词等多幅创作作品。 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汉中是油菜花的故乡,每年百万亩油菜花同时怒放,金色花盆的汉中美得如梦如幻;千年古县、山水相依的南郑是油菜花的天堂,山间湖畔层叠镶嵌着明亮妖娆的金黄,花海画卷的南郑美得真假难辨。年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主会场设在南郑,为赋予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和千年古县南郑的诗歌内涵,充分展示“绿色循环·汉风古韵”旅游文化发展理念,打造“汉风古韵·诗画南郑”旅游文化IP新形象,擦亮“诗画南郑”山水名片,由汉中市南郑区文化和旅游局牵头,由汉中市诗歌研究会举办“汉风古韵·诗画南郑”主题诗歌征集活动已经拉开序幕,欢迎广大诗友踊跃参与! 一、主办单位 汉中市南郑区文化和旅游局 二、承办单位 汉中市诗歌研究会 三、征稿时间 即日起至年7月底。 四、征稿对象 诗人、作家及诗歌爱好者。 五、征稿主题 汉风古韵·诗画南郑 六、征稿内容 以南郑油菜花、南郑山水风光、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为创作对象,广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