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研究中心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嘉靖43年(公元年),大明“第一鬼才”---奸贼严嵩之子---严世蕃被捕入狱后仍自信满满,面对众臣的弹劾得意地说:“任他燎原火,自有倒海水。” 首辅徐阶闻知后微微一笑,只用了一招就让严世蕃跪地求饶:“徐公,你这是要我们严氏父子的命啊?” 让我们剥开历史迷雾,看看徐阶是如何扳倒严嵩的?而且在严氏父子将要死灰复燃时又如何给予致命一击? 01 嘉靖41年(公元年),纵横官场一辈子的首辅严嵩已经83岁了。此时的严嵩越来越有点力不从心了,处理政务或为皇帝写青词时频频出错,再加上皇帝身边信任的“蓝神仙”也被徐阶收买,某次蓝神仙扶乩时说:“贤者辅臣(徐)阶、尚书(杨)博。不肖者(严)嵩父子。” 嘉靖皇帝对他也越来越不满。于是皇帝让严嵩在家先休息一段时间,次辅徐阶代替处理政务。严嵩自然知道此事的严重性,异常苦恼。 徐阶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于是御史邹应龙连夜赶写了奏疏,第二天便呈给了嘉靖。在奏疏的末尾,大义凌然说:“如臣有一言不实,请即斩臣首以谢嵩父子。”此时的嘉靖早已对严嵩父子二十年来的贪腐和结党痛恨至极,邹应龙的奏疏虽然和杨继盛等人的奏疏大同小异,也并无特别之处,但恰恰遇见最好的时机。 于是嘉靖对严嵩父子进行了严肃的处理。圣旨很快便下来:令严嵩致仕,严世蕃发配。 02 严嵩倒台后就回了江西老家,而鬼才严世蕃则被发配到雷州(今天的广东雷州,明朝时是蛮荒之地),严嵩党羽鄢懋卿和罗龙文都各自被发配戍边。但是严家势力依然遍布朝野。 此时的嘉靖皇帝想到严嵩虽然贪腐但对自己也算忠实,而且为自己背了那么多年黑锅,决定严家事情就此打住,不再深究。 同时严嵩在老家也没闲着,结交一些术士写下了《白鹤赋》来迎合修道炼丹的嘉靖皇帝。皇帝看后大喜并且赏赐了严嵩一些金银。而此时严世蕃贿赂一些官员,竟然从发配地雷州逃回老家南昌过上了花天酒地的生活。 严嵩父子开始用多年贪墨的金银在南昌括修私宅,装饰地富丽堂皇宛如王府一样,并且从京城到地方继续结交权贵人物,意图东山再起。 03 严家父子在南昌的一举一动自然也逃不过徐阶一众人的法眼。 嘉靖43年(公元年),御史林润“路过”南昌时发现严世蕃竟然从发配地逃了回来,并且大兴土木过着奢华的生活。一纸弹劾立刻飞到了嘉靖皇帝的御书桌,皇帝大怒立刻将严世蕃、罗龙文押入京城大狱。 10月,刑部尚书黄光升、左都御史张永明、大理寺卿张守值三法司堂官整理了严世蕃陷害忠良(杨继盛、沈炼等)、结党营私、贪墨库银等罪状。 在狱中的严世蕃听说三法司要弹劾他这些罪状,不禁大笑说:“任他燎原火,自有倒海水。他们这些罪状一呈递,便是我无罪出狱之时。” 手下罗龙文不解:“小阁老,此话怎么讲呢?”严世蕃得意地说:“这些罪名哪一个不是经过皇帝老子同意,我才去办的呢?弹劾我就是攻击圣上,这堆蠢人!”罗龙文等人大喜,于是让狱卒上好酒好菜,众人大醉一场,就当提前庆祝了。 04 弹劾草稿弄好了,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三位堂官去拜访首辅徐阶。刑部大堂示意图徐阶看了看他们的奏折后,慢慢品了一口茶说道:“三位大人是要救严公子还是要放严公子呢?” 张守值三位大人面面相觑,忙说:“严家父子作恶几十年,当然想严惩他们啊!徐阁老此话怎讲呢?” 徐阶缓缓说道:“你们弹劾这些罪状都是皇帝御批的,弹劾他不就是弹劾皇上吗?此奏折一呈递不但严世蕃无罪释放,恐怕以皇帝的多疑之心,免不得你们被训斥或罢官。” 三位大人一听豁然开朗,连忙躬身施礼说:“阁老,您看该怎么办?”徐阶拿起毛笔把这些都划掉,掏出一个早已写好的奏折。 奏折很简单只写了两点:一是严世蕃无视王命,擅自从发配地逃回祖籍南昌,大兴土木私聚亡命之徒,并且常常自诩祖宅有王者之气。二是严世蕃私自勾结倭寇和蒙古人,意图不轨。三位大人一看连说高明,不禁感叹自己为官几十年在徐阶这样高明的人面前不过是小学生。 05 在狱中的严世蕃听说徐阶重新上了奏折,吓得痛哭道:“徐老头子这是置我于死地啊!”与罗龙文痛哭失色。 狱外的严嵩听闻后长叹一声:“东楼(严世蕃)啊,你这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徐阶的奏折一递交,果然不久后嘉靖下旨斩了严世蕃,严府也一并查抄。搜出金银数百万两,古玩玉器、房产店铺不计其数,彼时嘉靖朝一年国库收入不过万两白银,严家家产足足抵5-6年国库收入。其他攀附官员或斩或充军,不久后84岁的严嵩流浪街头冻饿而死。 到了万历年间的时候,明朝的宰辅张居正才让下属的县令将严嵩的骸骨备棺埋葬,因为当年严嵩在某些时刻曾经照顾过张居正。就这样严嵩的遗骨才得以入土为安。 结束语:我们纵观严嵩施政的近20年,他和他的儿子严世蕃结党营私,朝中七成以上官员皆出自严门;倚仗权势,搜刮国家和老百姓的财产达到数千万两;残害忠良不计其数,顺昌逆亡,使得明王朝腐败到了极点。 最终他被以其人之道,还治之身的手段被另一位权臣徐阶斗倒,死后异常凄凉,仅剩的孙子也得隐名改姓流浪江湖。也印证了那句: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nchangzx.com/scxzp/1300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