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2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破坏森林资源行为,不仅损害了林地林木,还损害了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尤其是造成了碳汇损失。

在涉林刑事案件中,福建法院不仅倡导被告人通过补种复绿等方式修复受损生态,还引导被告人自愿认购林业碳汇,以赔偿碳汇损失。但难点在于,如何科学计量碳汇损失?

04:36

“碳”索之路

近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与省林业局联合发布《关于在生态环境刑事案件中开展生态修复适用林业碳汇赔偿机制的工作指引(试行)》,在全国首创林业碳汇损失计量及赔偿机制,探索破解碳汇损失赔偿计量难的问题。

从补种复绿到碳汇赔偿

碳汇赔偿,顺昌县人民法院是“首吃螃蟹”者。

年3月,该院审结一起滥伐林木案,被告人吴某辉无证采伐林木73.6立方米。案发后,他认罪认罚,退回违法所得,并自愿认购价值4万元的“一元碳汇”。

“一元碳汇”是当地自主开发的林业碳汇项目,公众可以“一元10千克”的价格,线上认购碳汇,收入返还林权所有者。最终,顺昌县法院依法酌情对吴某辉予以从轻处罚。

该判例是全国首个通过认购碳汇修复受损生态案件。

顺昌法院引导违法行为人认购“一元碳汇”

在顺昌县人民法院生态环境审判庭庭长张夏兰看来,认购碳汇是践行生态恢复性司法理念的具体实践。其底层逻辑是:“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不能一判了之,还要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nchangzx.com/scxzp/141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