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墩海丝史迹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江南街道乌山社区乌石山五剑埔卿相池西南侧 目录 一、金墩尚书宰相儒士简介 二、申报表 三、概况 (一)名称 (二)地理位置 1、尚书宰相儒士陵地理位置图 2、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划定登记表及平面图 (三)历史沿革 (四)尚书宰相儒士陵概况 1、尚书黄光升人物简介 2、宰相黄锡衮人物简介 3、儒士黄尚德人物简介 (五)尚书宰相儒士陵描述 (六)尚书宰相儒士珍贵文物照片 (七)价值评定 四、保护管理 1、保护管理概况 2、“四有”工作情况 一、金墩尚书宰相儒士陵简介 泉州市金墩尚书宰相儒士陵位于鲤城区乌石山五剑埔榜眼泉西北侧,是泉州市一处罕有的涉台海丝珍贵文物。始建于明末清初历代均有修葺。墓主包括明潘湖临漳尚书黄光升,一生清正廉洁,营护海瑞,严惩贪官严嵩,向朝廷推荐军事人才俞大猷、建五纵五横钱塘,修仁颖书院兴教助学。清潘湖叟黄锡衮大学士(宰相)一生才猷卓著,密助年幼玄烨康熙主政于朝,逮捕鳌拜,平抚“三藩”荣绩素著,力赞施琅出师于台完成国家统一大业。儒士黄尚德创建乌石山妙峰路和铁灶山尚德书院分别亲自出任书院山长,一生致力于课师置学田育国家人才。其分衍港澳台、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各国达十万余人。其裔显者有清台湾知府黄立本、当代和泰黄烈火、台隆黄政旺,印尼梭罗金墩国务部长黄自达、针记黄渭源,马来西亚国际贸易与工业部长黄家泉、马来西亚总理对华特使黄家定等贤士。据谱载该地在泉州府西南二十里乌石山。发脉紫帽峰,辞楼下殿,奔腾踊跃,撑天大帐,横阔十余里,一连三座,大小相等,结天然之穴,前两山交互圈内,人行大路在下二水合襟,绕抱内堂交会,外洋宽平,前峰端耸当面海水九曲来朝,左右诸峰罗列,四神八将应位,三奇六秀咸集,世称金墩黄氏祖山。 二、泉州市金墩尚书宰相儒士陵涉台海丝文物申报表 墓葬名称 金墩尚书宰相儒士陵 年代 明末清初 座落地点 泉州市鲤城区江南街道乌石社区乌石山五剑埔金墩卿相池西北侧 保护范围 以墓碑为中心东西南各向外延伸5米,向墓埕前北外延伸15米。 简介 泉州市金墩尚书宰相儒士陵位于鲤城区乌石山五剑埔金墩卿相池西北侧,是泉州市一处罕有的涉台海丝珍贵文物。始建于明末清民国初历代均有修葺。墓主分别为明尚书黄光升儒士黄尚德大学士黄锡衮。先后由台湾知府黄立本、台湾参将黄浩然、淡水知县黄流三次“奉旨续修”。以清武英殿大学士黄锡衮孙台湾知府黄立本、黄联登孙马来西亚国贸工业部长黄家泉、对华特使黄家定和台湾和泰黄烈火黄政旺及黄集仁子印尼针记黄渭源、孙国务部长黄自达、清乾隆四十七年甲辰武进士台湾府参将黄浩然、清光绪丁丑进士淡水知县户部主事黄裳华、民国东山县长黄超云等。据统计分布在台湾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等海外侨胞十万余人,将其纳入涉台海丝文物保护单位,真正感受到祖地泉州血脉亲情,增进乡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价值评定 泉州市鲤城区金墩尚书宰相儒士陵作为一处罕有的涉台海丝珍贵文物是留住海外侨胞“乡愁”的纽带。金墩尚书宰相儒士陵陵园依山而筑,坐酉卯庚申向。平面呈“风”字形,总面积达平方米,造型规模宏大,墓前为三级糖水灰石埕,墓前竖“明太子少保刑部尚书谥恭肃配留氏王氏诰封一品夫人”、“清东阁大学士潘湖叟配姚氏勤慈诰封正一品夫人”和“明儒士尚德书院山长配陈氏孺人”三座,墓室完整,轮廓清晰,墓墙为保存相对完整的糖水灰与垄石混合结构。该墓属于颇具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涉台海丝文物。 保护范围 以墓碑为中心东西南各向外延伸5米,向墓埕前北外延伸15米。 保护管理 该墓由泉州市历史名人研究会管理,并由具有文物保护意识、责任心强的管委会成员为主任,做好日常文物保护工作。 备注 已向泉州市鲤城区文化游游局递交泉州市级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申请文本推荐单位:泉州市历史名人研究会 申报单位(盖章) 年月日 三、概况 (一)名称 金墩尚书宰相儒士陵 (二)地理位置 1、泉州市鲤城区江南街道乌石社区乌石山五剑埔金墩卿相池西北侧。 2、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申报表。 保护范围:以墓碑为中心东西南各向外延伸5米,向墓埕前北外延伸15米。 建设控制地带:以墓碑为中心东西南各向外延伸15米,向墓埕前北外延伸35米。 (三)历史沿革 1、第一次于清雍正三年()三月十五日由金墩黄府十七世孙台湾知府黄立本率族奉旨续修。 2、第二次于清嘉庆五年()六月十五日由由金墩黄府二十世孙武进士台湾府参将黄浩然率族奉旨续修。 3、第三次于清光绪庚子年()九月十五日由金墩黄府廿三世孙清光绪丁丑进士淡水知县户部主事黄裳华率族奉旨续修。 (四)金墩尚书宰相儒士陵概况 1、明尚书黄光升人物简介 黄光升(-年),字明举,号葵峰,明·泉州晋江潘湖垵边临漳人。累官户刑二尚书,是明代一位倡导教育兴国尊师重教的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水利学家和历史学家,嘉靖四十五年(年),户部主事海瑞买棺材,别妻子,散童仆,以死上疏,劝说世宗不要相信陶仲文这班方士的骗术,应振理朝政,因而激怒世宗,诏命下狱论死。遭迫害入狱。宰相徐阶力救海瑞,黄光升则把海瑞上疏比拟儿子骂父,以减轻罪责,并乘机把海瑞留在狱中,营护海瑞甚力(详见《中国历史大辞典》第页)直至同年十二月世宗驾崩,穆宗即位,才奏请释放海瑞出狱。世宗死后获释。海瑞隆庆四年曾前往福建晋江潘湖黄光升尚书府拜谒黄光升,以表营护之恩,有潘湖海瑞歇马庙可证及《中国历史大辞典》第页有载。其主张和倡导“昔我先皇之有天下也,惟是教学为先”及“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的朴素唯物主义进步思想被刻入泉州府学碑。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特钦赐御匾《尚书允敬承》赠予潘湖临漳黄光升。 2、清东阁武英殿大学士黄锡衮 黄锡衮(年—年)又名炳朱,字宗麟,号肇盛,晚号潘湖叟。福建晋江潘湖人,崇祯十三年(年)进士。清康熙间任兵部左侍郎,因密助圣祖主政于朝,平抚三藩荣绩素著,深受圣祖倚重,累官至东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著有《潘湖鸣凤集传》《金湖白叶黄武烈记》《潘湖叟黄大学士文集》十卷、《金墩黄府集传》《肇盛炳朱诗集》《潘湖叟起凤隐读集》等。其裔黄高升黄伯爱行贷榕城嘉崇里圣王庙南金墩巷十九世嘉庆年间至鸦片战争时黄兴祥讳锡来为避战乱随荷属轮船远渡南洋往返于拉森码头初当搬运工摆地摊。 清天启元年(年)黄锡衮出生于福建晋江潘湖。黄锡衮七岁的时候就能作诗,日诵千言,蚤岁母徐以俪受以书,辄念不忘;其父黄振宇授以语,应答如响;就学于郡城南潘湖仁颖书院糊口乡塾。祖父仁颖书院山长黄魁南。黄锡衮在少年时期,他跟从汤晴以及他的舅父徐以任学习,少有才名。二十岁弱冠之年就成为诸生,他治学严谨,俭约厚道,风节高峻,诗翰清美,素有名望。十九岁与族亲黄志美同中钟垣榜举人;二十岁与本邑霞行张潜夫同中魏藻德榜,联捷三甲第十五名进士。 明末授广西巡抚,后弃官读书于武鸣县起凤山东峰读书岩,与黄燝作诗相唱和。崖书朝阳鸣凤犹存。世乱归家。顺治五年(年),复考选庶吉士授弘文院检讨任推官,顺治八年(年),黄锡衮晋升为翰林院编修、受命典试江南。后来转工部郎中、广东按察使司按察使;顺治九年(年)旋任巡按广西兼理湖南清军盐法。 顺治十年(年)迁浙江道监察御史,丁未升通政使司通政使潘湖叟黄锡衮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迁湖广右布政使、转山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顺治十一年(年),黄锡衮授弘文院内阁学士。建议撰修太祖太宗圣训,被顺治帝所采纳;乙未秋寻丁父忧归故里守制三年后复原官。辛丑春,丁母忧十二月癸未休致回籍,服除召回京师。 顺治十三年(年),又晋升为大理寺寺丞,顺治十六年(年),黄锡衮被提拔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之职。康熙元年(年),迁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康熙六年(年)例加一级臣晋通奉大夫、兵部左侍郎,致力整饬纲纪澄清吏治;五月兼理兵部事,考核百官,推行教化;他清慎待已,慈惠逮民。康熙九年(年)八月,遂赞襄机务协助国朝举贤才振纲目、定国是正人心,劳绩茂著,深受圣祖倚重。十月,拜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左侍郎时兼武英殿总裁官,陈凯永任东阁学士兼武英殿主考官。 康熙十年(年)四月一日,转任武英殿大学士管兵部事;康熙十二年(年)二至七月兼兵部尚书衔;七月六日旋复管兵部事。壬子平抚“三藩”叛乱,率军经略抵御参与叛乱的耿精忠等部,以平寇荣绩有旨复召入阁寻解兵部务直讲筵官,其它兼官如故。 康熙二十年(年)十月,锡衮以病请辞假归恳切得旨准以武英殿大学士衔在籍调用。康熙二十七年(年)复原官武英殿大学士。康熙三十一年(年)十月,得旨准以大学士衔致仕回籍。在朝官居相国,然克笃臣谊,才猷练达;位至极品,生活却很俭朴,所得俸禄,常用之接济族人及寒贫之士,平生也不接受馈赠,勤于职守,为人端重。平素有德于郐,民之疾苦当如救焚,拯溺不迟疑,乡里谁家有冤诸大事均力为所司;有司虑国用之余必奉民,故里乡宾则感念其助民之恩。锡衮在官清介、文武兼备,品行端庄,临事果决、见解独树。他生前与田洋普角孙公孕骐、孕骥相善结为儿女姻亲,与明衮、昙衮二弟情均手足,谊同师友,孝敬上辈,继先圣之业,教养并举,故儒风毓秀无负于邹鲁之乡。为官于廷,不忘布衣,以言行一致,服官长达三十年之久。钦赐御匾“卿相扬祖武”。清康熙四十六年(年)岁次丁亥五月二十日卒于家,时年八十有七。事闻,诰赠太子太傅、柱国光禄大夫、武英殿大学士。钦赐祭葬谥文僖,本里宗属志美公奉命为之撰传、妹夫学士富鸿基为其书丹、李光地奉旨为其撰铭。 黄锡衮人物评价 潘湖叟黄锡衮居官洁、剔奸氅、抻势指,顾旬日间、大有功德。立朝三十年侃侃所建白多切时弊;以政望加太子太傅、光禄大夫。锡衮在官在位施惠政尚清议,气节高雅,澡德浴身,器识老成,还以文武之长才,密助年幼的圣祖康熙主政于朝,逮捕鳌拜;力赞提督施琅请设官镇守议,出师于台。庚戌年春,以协助圣祖统兵征剿获胜、平定‘三藩’克振军威有功、武英殿大学士掌理兵部事,统领台湾回归力赞施琅出师于台。黄锡衮个人作品著有《黄潘湖叟诗集》、《金湖黄卿相纪闻》、《黄大学士文集》、《潘湖黄中堂炳朱史话》、《一鲁兵法要则》等数十卷藏于家。 3、明儒士黄尚德儒士 黄尚德(-年)铁灶山与乌石山妙峰路尚德书院山长在晋江紫帽法藏寺佛弟子们的推荐下首任尚德书院山长倡导富室、学者协助义捐筹款,在晋江紫帽铁灶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后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铁灶山尚德书院屡遭战火洗劫,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年)李光缙父亲李一泉为第二任尚德书院山长。尚德书院开始只是泉州府学下属分院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后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福建晋江铁灶山明代尚德书院由潘湖儒士黄尚德带领潘湖仁颖书院五名师生创建于紫帽铁灶山东南麓。有五百年历史,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多次毁而不绝,在严酷的政治压迫下,尚德书院师生宁死不屈。尚德书院的对联写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据《潘湖仁颖书院志》和《紫帽山志》载:在蔡清的推荐下李一泉还延聘著名理学家陈紫峰(-年)主教铁灶山尚德书院,更加强了法藏寺尚德书院在明代泉州佛教、书院教育和学术上的地位。陈紫峰主教期间,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出了一批如洪富、庄一俊、庄壬春、蔡克廉、陈道基、杨道宾、苏茂相、李廷机、史继偕等经世之才的优秀学生。蔡清来访,与高第陈紫峰论学,在紫帽铁灶山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蔡陈会讲”。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时人描绘“一时舆马之众,饮紫湖立涸”。这次会讲,也推动了明代泉州理学和福建古代哲学的发展,所以不仅是泉州地区,也是福建古代文化史上弘扬中华国学的一件盛事。 (五)金墩尚书宰相儒士陵描述 金墩尚书宰相儒士陵始建于明末清民国初历代均有修葺。墓主分别为明尚书黄光升儒士黄尚德大学士黄锡衮。先后由台湾知府黄立本、台湾参将黄浩然、淡水知县黄流三次“奉旨续修”。该墓位于乌石山麓,依山而筑,坐西向东偏北。与此墓相守望的山巅有硕大白石,酷似天鹅,其下环列若干小圆石,状如卵。堪舆家美其名为“天鹅孵卵”穴。墓为糖水灰(以糖、糯米、白灰等搅拌合成,坚硬度不亚于水泥)建筑,规模较大,作五圹、五级墓埕。两侧墓手分别以圆雕和浮雕手法雕塑成双狮、双龙等祥瑞,虽历经多年风雨剥蚀,然至今轮廓犹清晰可辨。这种糖水灰狮、龙雕塑遗存,在泉州市并不多见,颇具历史文物价值。 附《明儒士铁灶山妙峰路尚德书院长存性黄公配陈氏子天伦合茔墓志铭》 赐进士广东按察司副使族孙黄光升顿首拜撰文 赐优贡生例授文林郎族年孙黄继宗顿首拜篆额 赐进士户部主事内阁中书族弟黄铭顿首拜书丹 公讳尚德,字于道,号存性。晋江潘湖金墩黄氏元处士天麟讳权六世孙也。世出莆阳黄石金墩初祖宋进士廉伯黄清惠太师讳府公,裔承兴化军城宋进士黄文正侍中枢密副使讳中庸公。祖慕甲第故土,潜心课教,裔昆颖拔之资,务耕读而人文蔚起,乔梓蝉联,衣冠彬济卓然,乃泉南世家望族也。明天顺丁丑年九月十八日丑时生,母陈氏及兄弟,颖慧且毓秀。临漳儒士,湖口族祖,殚心理学,竝有嘉名。法藏弟子,转歴佛事,摈意簪缨。鸱鴞梗阻,迍邅困蹇,而夙志不懈。紫帽铁灶,华严释雅。搜奇揽胜,未尝停息。弥勒造化,行使方便,入佛法藏,冀为弟子,觉登彼岸,中发心源。紫山绿水,斑斓异彩。緃横自得,德性无量。善信英声,奄遭不豫,寝疾日增,遽尔徂逝。明嘉靖已丑年十月初二日卯时卒,享年七十有三。远近弟子,莫不悲愕。秉诚施仁,笃实纯信。神清气朗,风爽节凛。坚毅弘雅,聪颖渊明。柰何天不由衷,賫志以殁。鹰飞未远,倏焉失翼。坎壈身世,恸惋曷胜。执教于潘湖仁颖书院及铁灶乡乌石山妙峰路之尚德书院抑为山长,卜窆於紫帽峰乌石东北麓之半壑。泉宫永晦,深埏长杳。亲旧嗟悼,痛慕罔极。迺镌制玄铭,直书景行,表之灵祇,以旌不朽。螽斯振振奚啻,黄金之满籯也,吁嗟!儒士公兮,谓德之贞也。法藏寺山长子讳天伦,公次子也,字汝重号勤朴,归祖与族人交游,绝无间言,长幼有序于邻,耕学课雨,农事俭约持躬,自是乡人敬之,至预知其能昌厥后矣。明成化丁未年八月初六日寅时生,明嘉靖戊申年八月初四日申时卒。公及子讳天伦字汝重号勤朴,媳林氏原茔于紫帽赤墓口,遂迁茔于三十三都乌石山五剑埔榜眼池南,公配下行陈氏勤裕子二天爵、天伦。孙三日休日章日习。铭曰:邈邈紫水,穆穆青松。狮山奇石、铁灶翠峰,韬黯幽石,质仁体正,修龄宜从,苍天弗吊,靳与寿豊。亲友怆恨,乌石泉池,岂不哀容。敬叙令徳,式扬徽钟。能扶植门户光前振後,由是湖口临漳产业益蕃,致昌大皆公之力,公赋性明敏,急公尚义,好善乐施,倜傥卓立。生顺死安,俊厥声者,逾希及耋,昌遐龄也。俯仰法藏无愧其生,敬孝父母和龛兄弟,惜履仙踪。于道已去,明月存性。志行不亏,其逝宁也。 襄事孤子孙加洋日休玉叶日章杏塘日习泣血稽头期服孤曾孙一鲁一德一道稽首同勒石 赞曰:金墩尚书明潘湖相国清,光升允敬承锡衮扬祖武。 尚德山长儒廷文孝子心,处士天麟灵金湖渭源英。 明举式典型宗麟进朝廷,白鹤三南单自达世无双。 葵峰华堂台肇盛立本府,恭肃尚书俊文僖相国儒。 金墩尚书相国儒士位 《北宋名相黄中庸》 皇祐会元天下仰,温公论荐国瑞祥。 上书凛凛伤民谏,断狱盈盈积案销。 力挺出师收失地,名遭党禁返宋洋。 联芳八代光莆郡,信有丹心粲碧霄。 科举制度中各省举人到京会考,称为会试,故通称会试第一名为会元。会试后尚有殿试,殿试第一名称状元。明代称会试第一为会元,二三甲第一为传胪。至清则专称二甲第一名为传胪。山寮:山中棚屋。党禁:谓禁止列名党籍者出任官职。《后汉书·陈纪传》:“及遭党锢,发愤著书数万言,号曰《陈子》。党禁解,四府并命,无所屈就。”宋陆游《寄别李德远》诗之二:“中原乱后儒风替,党禁兴来士气孱”。北宋名相黄中庸一家有“八代十六进士”。以次子仲贵累封侍郎军节度使太子太师。祖三代皆以公贵累赠太师,勒侍中黄文正公太师神道之碑徽宗御篆於教忠院後。 1、后唐黄仁颖(-年)状元先祖世系简图(旁系兄弟从略)福建莆田始祖唐进士桂州剌史闽藩都镇抚开国公谥忠义黄岸号硕卿——二世黄谣——三世黄华——四世黄昌朝——五世黄皗——六世莆田东里初祖黄滔唐御史(-年)——七世黄珦(-年)——八世黄仁颖状元(-年兄仁願弟仁宪仁幹仁愈)——九世黄伛(世称莆田太湖东黄状元房始祖)——十世黄灏——十一世黄华阀——十二世宋皇祐元年校书郎黄允(徙兴教里龙津东黄江夏家声大校书世泽长)——十三世黄维正——十四世黄懋——十五世黄章——十六世黄汝嘉(宋淳熙五年进士台州太祝)——十七世黄卫卿——十八世黄文颂——十九世黄迥重——二十世黄双贞(兴教里龙津徙澄渚之祖)——廿一世黄橘——廿二世黄徽——廿三世黄衮——廿四世黄必彰——廿五世黄守——廿六世黄绩——廿七世黄寿星(澄渚徙碗窑之祖)——廿八世黄碧——廿九世黄坩——三十世黄韵——卅一世黄宕——卅二世黄奢字起鸣——卅三世明太子太师肃国公谥忠襄黄斌卿(-年) 2、明黄凤翔(-年)榜眼先祖世系简图(旁系兄弟从略):福建莆田始祖唐进士桂州剌史闽藩都镇抚开国公黄岸号硕卿(—年)——二世黄谣——三世黄华——四世黄昌朝——五世?溪黄巘——六世黄曹——七世黄珍——八世黄祐——九世黄达——十世黄宠——十一世北宋莆田军城黄氏始祖宰相谥文正黄中庸——十二世游洋龙溪侍御史黄偊——十三世宋进士平江令黄彻(黄龙兄)——十四世福建莆田金墩初祖宋进士赠太师谥清惠黄府——十五世宋进士赠学士黄安石——十六世广东新州府教授黄近——十七世元处士赠徵仕郎黄天麟讳权公字本经(自莆田金墩经泉郡熙春铺仕曹巷徙泉城南潘湖)——十八世元蒙古学教授黄凤少名洲字仕凤晚号十四行万一(传晋邑廿四都仑后与文山铺元配洪氏夫人出继配欧阳氏生次子仕龙传潘湖季子仕虎传霞浯)——十九世黄福——二十世黄贤——廿一世黄惠——廿二世黄性——廿三世黄礼——廿四世黄继宗——廿五世明榜眼黄凤翔(兄凤梧、凤翊)。 3、明末黄士俊(-年)状元大学士先祖世系简图(旁系兄弟从略):福建莆田始祖唐进士桂州剌史闽藩都镇抚开国公黄岸号硕卿(—年)——二世黄典(兴化涵头闽县令转永春令累官广东冈州知州遂居焉广东冈州黄氏之祖衍粤桂琼)——三世黄顶——四世黄恭——五世汝霖——六世黄秀——七世黄韬——八世黄彬恭——九世黄徽卿——十世黄纾——十一世黄德——十二世黄昌——十三世黄澄洛——十四世广东南雄黄氏始祖宋进士内阁学士黄居正——十五世黄源深——十六世黄国泰——十七世黄文饶——十八世黄祥凤——十九世黄休岩——二十世黄达吉——廿一世黄元甫(开基广东顺德杏坛右滩)——廿二世黄汝定——廿三世黄受祖——廿四世黄秀兴——廿五世黄太伦——廿六世黄绍宗——廿七世黄斌——廿八世黄廷玑——廿九世黄镐——三十世明末状元大学士黄士俊(兄士政士教士候士显士傚士艮)。 4、明五部尚书黄克缵(~年),先祖世系图:福建莆田始祖唐进士桂州剌史闽藩都镇抚开国公黄岸号硕卿(—年)——二世黄谣——三世黄华——四世黄昌朝——五世?溪黄巘——六世黄曹——七世黄珍——八世黄祐——九世黄达——十世黄宠——十一世北宋莆田军城黄氏始祖宰相谥文正黄中庸——十二世游洋龙溪侍御史黄偊——十三世宋进士平江令黄彻(黄龙兄)——十四世宋五经博士旌表孝子黄廓字大器号杜塘(莆田白杜沙堤初祖)——十五世黄乔卿——十六世宋特奏进士翰林院编修黄真——十七世黄荩——十八世南宋末随宰相陆秀夫护宋室幼帝广东崖山海门之乱徙泉郡永宁沙堤始祖进士第九魁翰林院掌院学士黄桂字海梅号沙堤(弟黄杜)——十九世黄皇甫——二十世黄翰——廿一世黄英——廿二世黄彭湖——廿三世黄龙津——廿四世黄钦慕字青龙号岩斋徙梅林之祖——廿五世黄传——廿六世黄澄字敦廉号振海(长兄黄潮字敦信号梅川、仲兄黄渊)——廿七世明五部尚书黄克缵。沙堤祠联曰:祖编修孙学士一堂翰苑;唐忠臣宋孝子万古纲常。注:编修黄真、学士黄桂、忠臣御史中丞黄碣、孝子黄廓。 5、明户刑二部尚书黄光升(-年)先祖世系简图(旁系兄弟从略):福建莆田始祖唐进士桂州剌史闽藩都镇抚开国公黄岸号硕卿(—年)——二世黄谣——三世黄华——四世黄昌朝——五世?溪黄巘——六世黄曹——七世黄珍——八世黄祐——九世黄达——十世黄宠——十一世北宋莆田军城黄氏始祖宰相谥文正黄中庸——十二世游洋龙溪侍御史黄偊——十三世宋进士平江令黄彻(黄龙兄)——十四世莆田金墩初祖宋进士赠太师谥清惠黄府——十五世宋进士赠学士黄安石——十六世广东新州府教授黄近——十七世元处士赠徵仕郎黄天麟讳权公字本经(经泉郡熙春铺仕曹巷徙泉城南潘湖之祖)——十八世仕龙字原慈号湖山继配欧阳氏夫人出——十九世赠学士黄福字均玉——二十世学士公黄永字长治号儒林——廿一世黄昶——廿二世经历黄晟(返居潘湖临漳)——廿三世教谕黄绶——廿四世明户刑二部尚书黄光昇(弟黄光霁、黄光庆)。 6、明末清初卿相黄锡衮(-年)先祖世系简图(旁系兄弟从略):福建莆田始祖唐进士桂州剌史开国公闽藩都镇抚黄岸号硕卿(—年)——二世黄谣——三世黄华——四世黄昌朝——五世?溪黄巘——六世黄曹——七世黄珍——八世黄祐——九世黄达——十世黄宠——十一世北宋莆田军城黄氏始祖宰相谥文正黄中庸——十二世游洋龙溪侍御史黄偊——十三世宋进士平江令黄彻(黄龙兄)——十四世莆田金墩初祖宋进士赠太师谥清惠黄府——十五世宋进士赠学士黄安石——十六世广东新州府教授黄近——十七世元处士赠徵仕郎黄天麟讳权公字本经(经泉郡熙春铺仕曹巷徙泉城南潘湖之祖)——十八世仕龙字原慈号湖山继配欧阳氏夫人出——十九世黄福字均玉——4世黄长逊——5世黄真赐——6世黄尚德(潘湖湖口初祖)——7世黄天伦(明嘉靖初避冠徙南安白叶乡杏塘)——8世黄日章——9世黄一鲁——10世黄魁南——11世黄振宇(自白叶乡杏塘返居潘湖湖口)——12世黄锡衮(又名炳朱宗麟号肇盛晚号潘湖叟系江夏军城金墩黄氏贤裔即北宋兴化军城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副使谥文正宰相黄中庸第十八世孙、南宋黄石金墩平海军节度使副都统赠太师谥清惠黄府第十五世孙)。 《安溪凤山军城黄氏谱序》夫本必有根,根大则枝盛。水必有源,源深则流长。溯吾莆阳军城安溪凤山黄氏鼻祖十四世翁处士黄廙生廿二郎昭石及卅八郎昭堤,传至於应高会诸裔,流役人众。支分派别矣。然军城窦桂世代相传,凤山军城悉获具载。惟诸亲宗支流源,乃吾祖凤山公讳廙公一脉相贯,绳绳世代繁衍。县治先号小溪场,保太乙卯年春,詹敦仁朱监场事,守泉节度使,留从效,始立县,曰清溪县。宣和辛丑年春,贼营号清溪洞,留公恶其名遂改安溪。宋嘉定庚辰军城文正公讳中庸曾孙黄廙字用孙号凤山,军城黄彻四子特奏名为富春令不就隐居自娱舍财赈恤孤寡。宋处士黄廙有坊在县西临溪后废。绍定已丑年仲夏,从弟军城二房黄仲孙始振,特奏名为主薄,出赀倡造县西隘门。绍定壬辰年秋,黄筑翁明周礼为经学师,乃军城申孙之弟,特奏名为顺昌薄,自造东隘门。宋关庆元巳未年冬,黄廷瑞任广东潮洋县佐,后升潮州府通判。廷瑞系宋朝进士,管兵捕寇数多功,后卒於营,子孙贪恋丰华,建置在彼不还。由此观之,宋世人才之盛,盖仕遥者亦多矣。绍兴庚午年县尹倪譬,始作龙津浮桥误人失水。庆元乙未年,县令赵师戬,建造石趾水梁。时商揖公性沉潜,令设大宾筵礼,攀酒劝称先生长者,邑人无双,请为施财助县。命笔公题一块。皆怒曰於此怯吝可成大事耶!命造桥尖冲射其家,恬然不觉,纷续工备,匠到勾银。公曰:吾一块银二百镪,尔二人将奈何!匠忽悔误,还告於众,且泣曰寻我等阴骘获罪天诛,必不还乡,合亦瘟灭。未几,灾害达至,覆辙相等,祸患不已,洪水推陷,地即破矣。丧失贵贱老稚五十余口,可胜惜哉,遂遭替败。各移窜三分,永安沟流崎,黄桐珑后,各处避难。俱已绝已。惟吾军城黄廙曾孙仲杰,遯僻凤山下仓屋,独得传其宗祀。於斯之际,书至不幸也欤。而其所幸者,惟微不绝如线而已。至於淳佑间,有祖黄冗升字子高,儒林出身,承继纲常之重,不为世用,母守窠之学,自号凤山山人,又号拙翁,尝著拙翁傅山人序,世称贤隐。咸淳乙丑年,黄崇甫登榜去京,亡於官。荣甫宋朝进士,家口颇多,於斯复达矣。呜呼。亘古来今,几摧落,几风波矣。居危邦而更盛也,无有不蚤发而先倾,实繇祖宗垂统之灵也,可不念彼之艰难,虑后儿孙愈远,而愈失其传,冈知世次,故书为之志,俾后子孙知木本水源之因,当思追远向慕之意,务以承循其宗祀,丕承昭穆,入孝出悌,和睦乡党,怡悦宗族。勿分贵贱贫富强弱亲疎相答欺害,是伤祖宗之血脉也,庶几无忍於斯云。有宋咸淳乙丑年十一月书云节日。唐朝桂州刺史闽藩都镇抚莆田硕卿黄岸十七世孙黄仲杰书於凤山山珍军城留芳家堂。 《宋故会元赐进士太常寺卿光禄大夫侍中枢密副使谥文正黄公墓志铭》 宋闽县赐进士状元枢相表弟许将撰文 宋蜀州进士尚书左丞晚生张商英篆额 宋庐州进士荆台府提刑孙婿包寀书丹 文正黄公讳中庸字长行号军城居士,公卒天子悼之,卿大夫忧殇之。帝念公忠翊运熏德纯懿,命三公盖恤典册隆备焉,公长子侍御史偊君余姻亲来状请铭弗辞。按状曰:公其先江夏人也,曾祖四门学正讳祐,祖父上舍讳达,父景祐元年甲戌张唐卿榜进士故大理寺评事讳宠,公生於闽兴化军广业里巩溪宋洋中厝,後徙闽兴化军城驿前铺府西巷遂居焉。公幼嗜学,父严於教,母授以书。少敏慧,好诗书;过目成诵,气度聪达;务引大体,少有俊声。宋皇祐四年壬辰举福建乡荐第一,越年赴京会试第一,殿试登宋皇祐五年癸巳郑獬榜第四名进士,以博学初授太常博士,历官安福知县,北海令。宋治平四年丁未迁广西北海通判,旋任邵武知府,後召入朝为太常寺卿,入值总理太常院,入主皇帝起居礼宾司庙会,起草礼仪诏诰,翰林院学士知制诰;公愽通经史,善诗文。司马光温国公荐其才,擢除浙江提刑按察使,太常寺卿,宋神宗熙宁四年公抵御外敌有功授光禄大夫。拜侍中枢密副使。公以天下为忧,廉正方刚;恩惠於民,中外肃然。掌门下省,参机务、纳帝命、审诏令、签章奏、议军政、相礼仪。与司马光、欧阳修、包拯、赵抃、刘敞、文彦博、富弼、王尧臣、韩琦、范仲淹诸杰齐名。天性浑厚,为人慈惠。为官宽慧,能断奇狱,所活甚众,浙人德之,去日士民乞留。後为蔡京所恶,贬太常博士,辞之,名入元祐党禁而致仕焉。後孙曾雀起,时羡四代联登八进士冠盖兴化。历仁神哲徽英三皇五朝,赞曰:军城中庸,五子登科;簪缨世济,绩学多才;窦桂传芳,甲第显名;莆阳黄冈,群凤堂堂;会元文正,江夏无双。以次子仲贵累封侍郎军节度使太子太师。公神锋俊奕不拘小节,睦於宗族,和於乡党,善属诗文,矢志林泉,诗文俊美独步朝政,与状元郑獬温国公友故。公常从司马温国公会宴,必置公於左右。〈宋徽宗端王赵佶帝赠黄文正公侍中敕文〉:朕承绝学於百圣之後,探微言於千籍之中,将兴起於斯文,爰缅怀於故老,虽仪提刑之莫觌,尚简策太常卿之可求,揭为儒者,理枢密之宗,用锡帝师之宠,公养其气以刚大,尊所闻而贤明,博观载籍之传,近海涵而地负,远追正始之作,殆玉振而金声,言自况於孔孟论事,肯卑於司马温公包拯乎!名入元祐党籍碑,尝膺特起之招至朕纷更,力陈吾大宋长治之策!叹异人之间,出惊谗口蔡京之所恶,放浪永福教忠院,授学课教,在朝斟酌古今,而若斡造化不可夺者,峣然之节,莫之致者,自然之名,经纶不究於公生前,议论侍中黄文正公於身後,人传元祐之学,家有军城宋洋中厝之书,朕三复遗编久钦高躅王佐之才,可大用,恨不同时,君子之道暗而章,或以明理论世,倘百原之可作,庶千载以闻,风惟而英爽之灵,服我衮衣之命,可特赠侍中赐谥文正,余如故。著有〈黄侍中文集十卷〉、〈莆风清籁集〉、〈军城黄文正诗稿〉各一卷并行於世,钦赐窦桂华堂匾。力为温国公辅撰资治通鉴,彦博慰留,倡教永福潼关;《宋诗》谓其诗章豪伟,高风峻节,淳朴隽美。公忠以报国、门无私谒,修宗谱筑书院曰步云耕,郡守俊士硕儒皆出其门。曾祖三代皆以公贵累赠太师,配理学鸿儒周敦颐妹封北海郡君累封正一品夫人子五长曰偊特奏绍圣进士袭荫承事郎侍御史居游洋龙溪;次曰仲工部侍郎居漳溪;三曰修翁源令居仙游何岩;四曰佃郡儒士赐迪功郎居郡城文赋里;五曰伸特奏承事郎居城西雷山瑞龙庵西侧。女三:长适余子徽猷阁待制许份,次适邑人进士陈昭素长子陈方,三适包孝肃长孙承袭太祝康年。公宋仁宗天圣庚午年正月初四日辰时生,宋徽宗大观庚寅年九月初七日子时卒。呜呼!公之生也,天有意也。公之亡也,天无意乎。蔡京败,上有旨复起公为宋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未拜命卒,赠侍中,谥文正。入祀郡乡贤祠,钦赐祭葬於永福梧桐潼关教忠院北後山龙岭观音叠座穴,为圹二:左若右已,勒侍中黄文正公太师神道之碑徽宗御篆於教忠院後,帝讣闻,缀朝一日,置翁仲石人石马石羊石虎分列与石牌坊筑之,而属余为之铭。 铭曰:巩溪宋洋军城峻杰,才俊学博理学大儒;浙江提刑宽厚廉平,平雪冤狱所活甚众;太常院卿朝阳鸣凤,藉公清德以风庶僚;温公论荐侍中枢相,文正享年八十有一。 襄事哀子偊、仲、修、佃、伸,泣血稽颡仝勒石;期服孙彻、龙,徼、微,钟、锤,徽、徵,汝贤、汝贵,抆泪稽颡。 《宋故江都令平海军节度使副都统荣禄大夫太师致仕赠太师谥清惠廉伯黄公墓志铭》 宋赐进士秘书郎军都统姻晚生张渊撰文 宋赐进士编修礼部侍郎眷内弟陈敬书丹 宋赐进士翰林学士承旨眷期婿朱垫篆盖 府公卒,子安石往哭且待事,既卜葬,其孤安石泣请铭弗辞。余姻亲太师廉伯公盛德至行,用不究其才,惟铭以示天下来世。公忠贞体国,诸君不择有德者命之,而徒委于不肖,恐无以传久远。安石曰:父平生所知莫如君。请铭于余,渊拜受命。宋赐进士编修礼部侍郎眷内弟陈敬书以行状来叙曰:“公讳府,字大方又字用藏号东美晚号廉伯行火二十一,卒赠太师谥清惠。彻公季子,以子翰林院馆阁校勘安石贵,累封翰林院学士诰授荣禄大夫太师。高祖宠公,宝文阁大理寺评事。曾祖宰相中庸谥文正,太常寺卿、侍中枢密副使,以曾孙黄府贵累赠太师。祖考偊公,侍御史,以孙黄府贵累赠太师。考式彻公,平江令,以长子黄丰潭州知府贵,累封荣禄大夫,复以季子黄府贵累封太师;叔父龙公,龙溪令。皆四代联登八进士,廉伯黄公累官至荣禄大夫副都统、以军功诰封太师。黄氏旧家江夏,晋永嘉五胡乱华入闽,而太师廉伯府君之黄,迁自光州固始,彦丰公避地福州乌石山黄巷。至唐兴,天下定,谥忠义岸公,入莆阳黄巷。闽人族姓数百家,而聚族自林氏、欧阳氏、常氏于唐时,代有显名。皆以闽人氏其族。晚唐迄三年间,诸姓迭兴,往往谓光州固始人。光州之鄙远狭隘,非五公七姓三家六卿之所生聚,而闽之人乐道夫光州者,耻以夷裔类族也。维黄氏自晋南渡入闽,今候官黄巷故居处也。当盛唐时刺史守桂州浮海入闽,至肃宗时定居莆阳。后分三派,御史滔居郡之东,曰东黄,二校书璞、蟾,居郡之东北涵头黄巷。曰前后黄;璞从弟曹,为巩溪黄。至中庸公徙军城。府公知书,善教子,忠孝传家公尤力,余知公异日必贵,廉介有声,尚传于后,及公被命,与公所书无异。自军城徙黄石之金墩,遂为金墩人。公天性纯孝,翕和昆弟,与长兄黄丰潭州知府、仲兄黄廓五经博士、胞弟黄廙宋处士,笃事其亲,乡人敬之,杜门嗜学,能慕父风,由兴化县学,宋孝宗隆兴元年癸未登状元木待问榜进士,时塘南陈蓂长子起居舍人侍讲陈英仲讳士楚,以长女妻公。公为与兄丰同年登第,初授长沙知县改知扬州府江都县令转从政郎、通直郎晋阶平海军节度判官,有惠政,士民德之。擢副都统、荣禄大夫、太师累封一品衔,公从官守义廉介有声,时誉廉伯。塘南陈侍讲献肃益知公:宋孝宗登遐,陈士楚詹事起居舍人侍讲权知贡举,授江都令出为节度使安抚平海,辞太夫人病,诰封荣禄大夫。孝宗曰:卿第往,朕当日使人赐问,不使为卿忧。乞修东南,以扼寇之咽喉;克平海,授副都统晋太师,以夺寇人肘腋。公议初盖如此,朝廷后遂取平海。乞以官换赐母宰相陈正献长姐正一品太夫人冠帔,诏从之。宋庆元乙卯仲秋,秩满以疏请乞终养而致仕焉,与胞兄廓,纯孝其亲,养志无违,竭力致敬,亲病衣不解带,药汤非亲尝弗进。与五经博士兄廓焚香祝天,愿以身代亲病,遂愈。后亲没,丧葬尽哀,谨遵古礼,邻里敬重之。女五:长适朱熹子兴化县训导学士朱垫,次适兵部侍郎陈谠公子进士秘书郎陈庶;三适太师郑侨子进士教授郑其卿;四适福清县蔚吴源子教授吴稔。五适漳州府教授李纶公子进士邵武军通判李宗起,府君娶黄石谷清里桂岭塘南陈蓂长子起居舍人侍讲陈士楚长女讳广谊封长沙郡君一品夫人。子一安石,宋光宗绍熙四年癸丑登状元陈亮榜进士朝请郎翰林院馆阁校勘、知制诰、通议大夫、翰林院掌院学士;娶红泉书院工部侍郎艾轩光朝林公子进士南阳县尉林百嘉妹林氏安人。孙二:长曰近;次曰远,振振未艾。后世趾美其芳,传列各郡志。公幼敏慧、少苦学,终老未尝一日弃书,文秀屹然,似晴云新敛,华巅斯人也。笔札清劲,人藏去为珍玩。内孝友,外笃于风谊。兴乡学,修书院,崇教化。干事恩威并施,及当利害,秉义直前,无何顾惜。为节度使,持重不苟简。利器械,阅兵马,号令肃然,除寇惩匪,用兵如神。平居笑语谐谑,恤及闾间巷里,事无间外。在官引大体,其言如衡,平绳有度。惜善类,诚尤力。君子之域噫,俾贤士,聆风流,睹遗像,为之改容,累封荣禄大夫、太师。公生于宋建炎四年农历正月初四日子时,卒于宋嘉定三年八月十五日午时,享八十有一。上讣闻:帝辍朝一日,赠太师,谥清惠,赐祭三坛,外加两坛,命礼部遣官造坟安葬于莆城西北磨华严寺东坐壬向丙兼子午。为圹二:左若右已,正一品陈夫人讳广谊附焉。铭曰:昔在孝宗,读书亭上,金墩庙里,济济多士,长养成之。燕冀于天。奕奕黄公,其行孑安,有决如川,其立如山。乃任节度使,乃登将坛。文则美矣,其武桓桓,其去不迟,其逝超然。皆始皆终,孰如公完,奉公以铭,幽荣于后。 赞曰“清惠高风去千载,廉伯余香留金墩;华严北岩甘绿野,龙桥寺山万沧浪;林涧月色诗千颡,瑞龙棋声酒几觞;龙环秀亭青山碧,未为公憾为时饬”。 襄事孤子安石泣血稽颡勒石孙二近远抆泪稽颡 黄府陵列为莆田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军城窦桂传芳后裔:晋江东石檗谷(黄龙裔)、石狮永宁沙堤(黄廓南宋末学士黄桂迁入)、鲤城灶仔巷(黄廓裔)、永和菌边(黄廓裔)、度尾钟峰(黄石东井黄廓裔)、安溪凤山凤山(始祖黄廙)、山珍(黄廙裔)、魁田(黄廙裔)、永春华岩(黄廙裔);仙游园庄霞山(黄修裔)、洋尾(黄修裔)、枫林(黄修裔)、后蔡(黄修裔)、莲墘(黄修裔)、井潭(黄修裔)、东峰下窑(黄修裔)、帽山西黄(黄修裔)、仙山白石岭(黄修裔);洋山后蒋(黄佃裔)、大济蒲山后峰(黄佃裔)、大济厚峰(黄佃裔)、枫亭东宅北塘尾(黄佃裔)、铺头锦岭(黄佃裔)、学士溪北岳帝庙(黄伸裔)、九社坝南(黄伸裔)、云头(黄伸裔)、赖店新周(黄伸裔)、黄塘(黄伸裔)。 二、金墩衍派主要分布: 1、莆田:城中金桥巷、刘桥巷、乌石、新度沟口后墩;西门巷北磨、寺山、青山(列车站附近)涵江孝义、後宫、后学、保尾、鉴後;陡门头、渠桥沟口後墩;涵西商城後墩、新度锦墩下墩、浦坂上墩、南梧塘上墩下墩;下坂後坂、渠桥横山、广业後坑、黄石金墩沙堤、沙坂、清江村、海滨村、黄园村、园头、钟山黄宅三角埕、横塘;上余上林、东源、洋埕、七境定庄、龙塘、笏石珠坑;白塘陈桥後墩、南埕上墩下墩;芳山金墩、平海东美、溪边黄厝、西天尾渭阳;前墩後墩、南日島万峰黄厝楼(明晋江霞浯黄乐吾迁入析居龙头山、山边)。 2、晋江:安海金厝、池店潘湖、旧铺金墩;青阳凌云坊黄王府(黄应甲潘湖东库迁入)、西滨、霞浯、清源拒洪;陈埭庵上(潘湖三世黄寿迁入);华洲外洲、浯漳、紫帽洋店、黄坂(由泉城南街明永乐进士黄应迁入),池店茂厝(白叶乡杏塘一德季子纯盛孙振旦曾孙柏山由同安后壁山古宅迁入潘湖西乡茂趣),旧铺、淄石黄後,大洲。 3、石狮:宝盖仑後、永宁金埭头(霞浯君章次子启运迁入)、梅林、港边、长福、厝上、市区林边、乌门桥、西墩、曾坑下角、蚶江黄厝埔、水头东山堡、大仑、东茂祖厝等。 4、鲤城:黄维坿长子黄自来居仁风门外东禅境(弟自回移居崇福寺边)、黄维坿次子黄自回徙居崇福寺隍城口、县後路、涂门灵慈、溪亭伍堡;新门井亭;新门土地公巷(潘湖临漳明进士黄琰迁入)、文山铺(石狮仑后初祖黄凤次子黄福迁入南街)、孝感巷黄门埕、东海石头街法石(奄上寿公曾孙黄邦烈潘湖六世)、美山後坑、浮桥黄石、衮绣铺仁风门内(维坿长子自来迁入)隍城口崇福寺(维坿次子自回迁入)、伍堡街(潘湖四世黄长生分衍古道桥)、浯渡、棋盘园、马路头、王宫金墩、北门、熙春铺仕曹巷、雁塔、锦江诸派等、丰泽区:东海石头街法石、欧厝,美山、後坑、後亭古塘後储等。 5、南安:马林白叶乡杏塘(即潘湖七世祖白叶乡杏塘初祖黄天伦字汝重晚号金山谥勤朴)、深丘宇雅(白叶乡杏塘一德字国萑又字存宣长子纯开迁入)、南安康美金树头(初祖启连由晋江霞浯迁入)、吉塘(白叶乡杏塘初祖天伦长子日休谥安逸房初祖国苎子魁泉孙振富迁入)、马林古道桥金田(黄振泉子恒晶孙德旺)、登洋、古井梅树、县衙金圭(国著孙振宦曾孙命衮裔孙迁入)、下都榕桥(白叶乡杏塘初祖天伦长子日休谥安逸季孙明进士国英讳文豪号龙山迁入南安杨板桥池头即柳城榕桥)、洪濑隘门内(尚德孙天爵长子心宇迁入)、柯前(潘湖五世真回孙守父墓定居此乡)仑苍园美、葵山董埔(潘湖真宝曾孙转阳迁入)、金淘凤头崎、亭川美墘(潘湖四世学士公曾孙)、后坑蔡厝、林蔗宫后、西埔西山、郭岑、梅山中埔乡(潘湖四世长生季子晃公迁入)、柳城大帽山(潘湖五世真回迁入)大坑口金山(白叶乡杏塘日休四子国萱孙光国迁入)、马林柑黄(日休次子国华孙崇泉曾孙光居迁入)、白沙坪、杨美茂、水头吴内、金厝黄君舍徙岳父家码头丰联下寮、珠渊石门山脚、丰州金鸡里、南安九都彭林等。 6、泉州郊区县:惠安峰尾奎峰(泉城熙春铺市曹巷良辅季子元修迁入)、明季由莆田金墩迁入惠安净峰金墩山中厝子东海孙三忠公信公义公仲从弟嘉应徙惠安涂岭尾厝龙山子二东潘东湖季从弟吉应徙居泉城新门铺仔巷金墩宅子东江另同族金霞黃樂吾徙莆田南日岛万峰黄厝楼析居龙头山玄孙黄颜荣徙惠安卅二都东周舖长启崇居净峰顶厝次启铭居净峰下厝;惠安螺城安琼林铺(嘉庆间初祖恭肃)、石盘、凤山;黄汝良国师长子举人黄庆增徙惠安卅一都安民铺墩中南头后寮建赠国师衣冠墓;金门黄墩、金湖、浯江金墩等。 7、厦漳:同安钟会金墩、灌口李林社黄宅、铺前街鼎尾、同安黄厝、高宅、石美、锦宅、角美金山、溪山临漳、海澄黎明、东泗石钟、芗城、龙溪黄山、长泰赤岭举人教谕黄光祉等。永春湖洋蓬莱(黄贵由潘湖旧铺金墩清初裔居马来西亚)、永春儒林(霞浯君章长子初祖启速号祖兴迁入)、永春桃城环翠(黄维垲明万历初迁入官田白马垄)、永春外山云峰后洋(黄道清弘治间由莆田黄石金墩迁入善政乡桃源里山顶后洋)、永春蓬壶西昌逊边(霞浯黄元达长子德用公自水口湖坂迁入)兄黄元贤迁入永春夹际;东平文峰寨仔后(霞浯四世黄子美字文器季子廷宗四子廷统迁入)、达埔前峰(霞浯六世孙黄继富由角尾迁入);安溪凤山(莆田军城黄彻四子宋处士凤山始祖黄廙字用孙号凤山)、安溪山珍(由莆田军城徙安溪凤山开基祖宋处士黄廙曾孙黄仲杰字奋俊号山珍华岩昭石次子世称山珍派)高会山后坑;礁石、黄山、雅湖,尤溪蔡塘、台口、石圳、东星、白云庄;厦门李林社黄巷、莆田南日岛、福清同安古宅等处。外省有:江苏南京,浙江青田、温州,广东潮州揭阳。 8、福州:榕城(潘湖十四世富)台江洋中圣王庙金墩(黄石金墩十三世黄震旦迁入)、福清海口金墩(义公由惠安金墩山中厝迁入后析居南日岛金墩土名三墩中厝现属西高村)、江阴岭口下宅、沙滩;浦城县城金墩路;福安市福宁镇金墩;长溪金墩村、仙游湘溪、乌石、钟山、溪边、桃源;枫亭、度尾中岳、芦溪(黄红)、仙游龙泉瑶珑、湖坂黄畲、郊尾横洋、会仙、泉山林碑;漳州赤岭(黄俨黄光祉)、溪山、东泗石钟、漳溪、南靖金墩山、永泰台口、石圳、东星。 9、省外:北京大兴黄村李铁拐巷万卷楼、上海金墩巷、江苏大丰金墩,江陵府衙、南京金陵、金湖、金山、金墩;江宁区上元、下关金墩;浙江杭州积善巷、上虞丰惠镇武金墩、青田金墩村、温州市金墩路;云南临安、鹤庆金墩,文山州;安徽贵池县清江金墩、济宁金墩、广东南海卖麻街;汕头金墩,廉州金墩村、澎江、海丰陆丰金墩、揭阳县城、惠来县衙;广州千顷堂、惠潮金墩村。 10、台湾:彰化花坛金墩、台中漉港、中坜金墩、鹿港埔心、台南,澎湖金屿、台中文山、基隆、高雄、台北淡水艋岬、台湾地区金墩村、金墩乡、金墩庄、金墩街、金墩路、金墩乡。及海外东南亚印尼拉森南旺古突士梭罗万隆、泰国、高绵(柬埔寨)、越南、缅甸、菲律宾番邦、岷乡拉、棉兰佬岛、马来西亚,瑞典、澳大利亚、新加坡珍珠山黄宅、文莱(从军云南腾冲卫总兵文莱开国国王黄元寿号森屏子克孙世袭总兵迁入)美国等处。 金墩黄光升研究会赞赏 长按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白癜风遗传
|